当前位置:网站首页-->行业信息-->详细信息
“再造”奥体

——国家奥体中心体育馆改扩建工程侧记
2007/7/9 9:47:44   来源:中国建设报
  【字体:  】【颜色: 绿

  一提到2008北京奥运场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鸟巢”、“水立方”等大型体育设施。同这些“后生们”相比而言,与他们一街之隔的国家奥体中心体育馆确实略显“老态”。它曾经是第11届北京亚运会的主赛区;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以其先进的设施条件在国内众场馆中独领风骚,承揽了众多大型比赛。作为2008奥运比赛场馆,2006年5月,它开始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建成后将承办北京奥运会手球1/4决赛和残疾人奥运会手球比赛。

  □给奥体加个“中国脊”

  北京城建五公司接手了这一“大手术”。“从正面看,中心屋面成扇形展开,顶部线条则酷似中国古代的宫殿屋顶。我们在建设过程中给它起了个名字——‘中国脊’,在我们眼中,它不仅代表了奥运精神,更挑起了中国建设文化的脊梁。”承建该工程的城建五公司项目经理黄民宝介绍说。

  据介绍,奥体中心体育馆屋顶原为双塔斜拉双曲面结构,经过十多年的风吹雨打,体育馆的屋面色泽暗淡,保温性和渗水性都失去了原有的功能,馆内冬天冷、夏天热,现有的条件已经无法满足奥运比赛的标准与要求。因此,1万多平方米的屋面便成了整个改造工程中的重中之重。

  北京夏季漫长而炎热,屋面板上的温度高时可达40℃,而在冬季,屋面板上的温度有时却只有几度,如此大的温差,必然导致屋面板有较大的温差变形。因此,项目部首先面临的是怎样解决金属屋面板存在的温差变形问题。

  “金属屋面板若采用螺钉穿透固定方式,屋面板在热胀冷缩时被螺钉限制,不能自由伸缩,在温度应力的反复作用下,屋面板的钉孔会越来越大,会出现漏水现象。”总工程师苟金瑞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由于采用了直立锁边固定方式,屋面没有螺钉外露,整个屋面不但美观、整洁,而且杜绝了成千上万个螺钉孔造成的漏水隐患。

  □先进技术与人工作业相结合

  奥体中心体育馆有大量的拆除工程。黄民宝介绍,在结构拆除过程中,由于存在还需要保留的部分,因此不能采用破坏性的爆破式拆除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采用了目前最先进的金刚石静态切割技术,用带有金刚石的绳锯在水的润滑作用下,像切豆腐一样将钢结构整体切成一块儿一块儿,再把要换掉的部分吊装下来。这样既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保留结构,又实现了无扬尘施工。

  屋面拆除工作完成后,项目部又遇到了新问题。奥体中心体育馆从屋脊最高处到地面达18.6米,屋面长度达50米。屋面是一个三维立体的曲面屋盖钢结构,有几十榀主桁架,每一个主桁架有几十个副桁架组成。为了避免屋面变形,不能使用吊车。如何将这又长又易损的材质安装在高达十多米的屋面又不让其变形呢?项目部召开讨论会,决定使用人工方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搭设脚手架,由1名施工人员在山墙檐口往上拉,然后把现场压制好的屋面板运输到平台上,把面板正放在一边侧山墙下的地面上,板下垫上方木,在板弯的一端用临时脚手架支撑好,每隔5米间距绑一根拉绳,檐口处每根拉绳一个人平衡地往上拉,只要达到用力一致,便可防止板材变形或损坏。

  高空作业,安全保护是重点。项目部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措施,目前,没有出现任何安全施工事故。

  □新奥体与施工过程要节约用水

  为了节约水资源,奥体中心改扩建中采取多种措施节约用水。

  原来的体育馆屋面只是采用重力流排水,靠屋面倾斜度让雨水自然排下,汇入雨管道排出。这种方法排水管径大,排的水不多,还占用空间,又不美观。在这次改造中,城建五公司项目部采用了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利用压力流设计,将雨水压入比原来管径小得多的管道。屋面总汇水面积达到12648平方米,共有虹吸雨水斗32个,分为4个系统,充分汇集了雨水,并将雨水回收到雨水池里,用于绿地浇灌。除了雨水利用外,奥体中心改建后还新增设了中水系统,冲厕用水全都采用中水。

  施工中怎样才能将水资源再利用呢?项目部也运用了中水系统原理,将食堂清洗水、工地工人平时洗漱用水直接引入一个十多平方米的水池里,将水沉淀后用于绿地浇灌、道路保洁、洗车。经初步测算,改变用水方式后,项目部每月可节约用水400吨。仅此一项,项目部每月就可节省2400元。

  目前,奥体中心体育馆正在进行平台屋面石材与混凝土相互交叉等工序的施工,完成后屋顶将呈现颜色不同的条纹状,从高空鸟瞰奥体中心,将非常漂亮。(本报记者 刘月月 通讯员 周星宇)

   

分享: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