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行业信息-->建筑市场-->详细信息
科技创新为奥运场馆工程创优添翼
2008/2/28 9:22:01   来源:中国建设报
  【字体:  】【颜色: 绿
  2008年北京奥运会工程由于设计理念先进,甚至“超前”,奥运场馆在施工中遇到了很多独一无二的难题,在国际上没有现成的参考答案,只能依靠科技创新独立解决。这些超前的设计和复杂的施工工艺,给奥运工程建设和工程创优增添了巨大的难度。  

  北京城建集团工程总承包部在工程建设中,通过科技创新、新技术研究,开发出近100项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到工程中后,不仅解决了一个个施工技术难题,破解了奥运工程施工的技术瓶颈,还大幅提高了工程质量。如国家体育场工程钢结构肩部弯扭构件的设计,这种设计在世界建筑史上没有先例,当时所有国产钢材还达不到它的强度要求。国家体育场工程总承包部技术人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最终,在设计单位和国内钢厂的通力合作下成功地轧出了符合施工要求、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发的Q460高强度钢材。这一新成果的开发应用,不仅为“鸟巢”建设赢得了时间,也填补了我国该项技术领域的空白。  

  国家体育馆钢屋盖体系设计采用新型“双向张弦大跨度空间结构”,呈近似扇形的波浪曲线,南北长144米,东西宽114米,是国内最大的双向张弦超大跨空间结构,施工难度大、工艺复杂。国家体育馆工程总承包部技术人员经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确定了一套相对可行的张拉施工方案,应用该技术后取得圆满成功。  

  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主楼清水混凝土墙、柱等项目施工面积多达16.5万平方米,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国家也没有明确的清水混凝土定义和质量标准,尚未形成国家成套的成熟工艺。机场工程总承包部成立了“清水饰面混凝土课题研究小组”和“清水饰面混凝土科技攻关小组”,对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全面的技术研究。经过半年的开发研究和技术攻关,成功研制出《高等级免装饰(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和《高等级免装饰(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应用到工程后,所施工的16.5万平方米清水混凝土墙、柱、梁、板,不仅表面平整光滑、色泽一致,表面气泡等完全达到或超过工程设计要求。  

  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北京城建集团工程总承包部在所施工的7项奥运工程建设中共开发出科技成果近100项,有效地解决了钢结构、超长超大空间、清水混凝土施工等一大批施工难题,破解了奥运工程建设中许多首次采用的技术瓶颈,也建设出了一项项质量过硬的工程。如今,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馆、五棵松体育馆、央视电视文化中心(B标)、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主楼、三号航站楼T3C国际候机指廊等工程被评为北京市结构长城杯奖金奖;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馆、五棵松体育馆、央视电视文化中心(B标)等四项工程钢结构获中国钢结构金奖;国家体育馆“双向张弦钢屋架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被评为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五棵松奥林匹克体育馆通过了国家科技示范工程验收。(刘时新 张红云)  
   

分享: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