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茂名市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渐实现了从内陆城市向海滨城市转变,从工矿城市向港口城市转变,从功能单一城市向粤西中心城市转变。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航程。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茂名的城市建设也迎来发展的春天。1980年,茂名市委、市政府在1958年版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确立了把茂名建设成为以石油工业为主的文明、整洁、美丽的工业城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委、市政府对总体规划进行了多次修编,推动城市向河东片发展。特别是1993年,江泽民同志视察茂名后,茂名市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把茂名建设成为美丽的现代化的海滨城市”的要求,又一次组织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提出了城市建设由北向南靠海发展的空间发展战略。
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茂名市紧紧抓住发展的新机遇,加快推进城市建设,逐渐实现了从内陆城市向海滨城市转变,从工矿城市向港口城市转变,从功能单一城市向粤西中心城市转变。
城市规划与时俱进
茂名市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先有规划后建市的城市之一。建市初期,茂名市就委托广东省建筑设计院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城市规划意图得到了忠实的体现。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央的文件精神,结合茂名的实际,于1980年和1987年进行了两次总体规划修编,目的是为了适应当时城市发展的需要。这两次修编对原来的城市发展思路和格局并没有大的突破,城市发展方向和重点仍放在河东片。
1993年,是茂名城市规划建设的又一个里程碑。这年9月,江泽民同志亲临茂名市视察,要求“把茂名建设成为美丽的现代化的海滨城市”。根据江泽民同志的指示,茂名市当年就组织修编了《茂名市城市总体规划(1993—2010)》,首次提出了由北向南靠海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市级行政、商业、文化中心移向南部组团,规划在南部组团寨头沟以西。93版总规为茂名描绘了一个建设现代化海滨大城市的宏伟蓝图,但由于对发展前景的估计过于乐观,加上行政区划没能理顺,又没有规划协调实施的政策机制,导致93版总规没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向南靠海发展建设美丽海滨城市的目标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93版总规与茂名市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为此,茂名市于2004年7月正式启动了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为使总体规划纲要更合理,规划编制单位反复修改论证,数易其稿。2005年5月24日,市委常委扩大会对纲要提出了修改意见。后来,由于行政区域调整、洛湛铁路选线等重大问题尚未明确,致使修编工作暂停。2006年该项工作重新启动,设计单位再次作了补充调查,对纲要草案进行了修改。2006年10月,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原则同意《茂名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5——2020)》提出的空间布局思路:“一主二副”的城市中心体系,“两轴多带”、“三大组团”的带状组团格局,中心区是七迳片区,副中心是河东片区、水东滨海新区。三大组团则分别为北组团、水东组团和电城组团。
然而,由于该纲要未能就困惑茂名市城市发展的疑点和难点问题作出充分的解答,该纲要在市城市规划国土建设委员会会议上受到很多委员的质疑。有鉴于此,时任市长兼市城市规划国土建设委员会主任的罗荫国同志决定再度暂停修编工作。直到今年3月,通过思想大解放学习讨论,市委、市政府对城市发展的方向和规律有了更深刻认识,决定要尽快完成总规的修编工作。目前,市城乡规划局正组织规划编制单位进行深入的调查和论证,进一步修改完善总体规划纲要,待专家评审会通过后,马上按程序完成总规成果的编制工作。届时,新版的城市总体规划将会更好地指导茂名城市建设向东向南靠海发展,使到“美丽的现代化的海滨城市”发展目标能够更好更快地实现。
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改革开放30年来,茂名市大力推进城市建设,不断完善市政、园林、环卫等城市设施,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发展的总体方向是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靠海逐渐推进。
河西片是建市之初依托大型石化工业企业开发建设起来的,主要为工矿企业服务。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后,茂名市积极推动城市中心由河西向河东转移,发动商业、供销、物资、银行、文化等行业在人民路与油城路交叉口附近投资建设一大批大型公共服务设施;抓紧筹建新湖公园、春苑公园以及市体育中心、影剧院和博物馆等文化娱乐设施。与此同时,市直各行政机构也纷纷要求在河东安排住宅和办公用地,出现了城市向东发展的大好形势。通过几年的努力,到80年代中后期,市委、市政府以及市直大部分机关已搬到河东新的办公地点办公,在人民路与油城路交叉口周边路段,建起了茂名大厦、物资大厦、泮江酒家,以及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的办公楼,修建了茂名影剧院、博物馆等公共设施,新湖公园、春苑公园也相继建成开放,初步形成了一个具有商业服务、文化娱乐、生活休闲等多功能的新的城市中心区,实现了城市中心从河西向河东的转移。
为适应茂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1993年8月11日,市委、市政府决定,以城市道路网络建设为先导,尽快拉开河东片区向东向南扩展的骨架。8月15日,油城七、八、九路工程正式动工;接着,站前五至七路工程、光华南路工程也先后开工建设。随着河东片区一条条新建道路建成通车,道路两侧一栋栋新建的楼房拔地而起,一个个小区引导着城市向东向南扩张。与此同时,新湖公园、龙湖公园、春苑公园、江滨公园等四大公园和文化广场、人民广场、中心广场等三大广场也相继建成开放。2007年4月30日,刚刚上任的市委书记罗荫国在现场办公会上要求,要加快城市发展步伐,通过一、二年的努力,打开城市发展的新局面,五年内实现城市大发展。根据罗荫国同志的指示精神,2007年5月起,茂名市先后开工建设了环市北路改建工程、永久桥改造工程、茂水路烈士陵园至环市西路路段改造工程、市第二十一小学周边市政工程、油城三至六路及交叉口改造工程等一批市政工程。至此,市区北组团道路总长125公里,总面积280万平方米,形成了“七横七纵”的道路网络。与此同时,道路网络上也相继建设和改造了一批城市夜景照明设施,使茂名逐渐成为了粤西的璀璨明珠。
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在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茂名市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推进园林绿化建设,加快治污保洁工程建设,有效地提高了城市的环境质量。
——加快园林绿化建设。从1991年至2003年,茂名市先后投入了2亿多元,重点抓了小东江绿化带的建设、小区和庭院绿化、园林精品建设等,城市绿化水平不断提高。2003年3月被国家建设部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称号。为巩固“国家园林城市”成果,去年,茂名市又投入500多万元,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园林绿化建设,完成了文光路分车带、人民南路分车带和人行道花坛、文化广场花坛、光华北大草坪、旧计生委圆坛至供电局圆坛的人行道花坛的绿化改造工作;完成了光华南高架桥底、图书馆西北侧、文化广场、人民南路等十七项绿化建设改造工程,较好地改善了城市形象。
——加快治污保洁工程建设。2004年6月30日,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建成试运投产,10月1日进入试运行阶段。污水处理规模近期为9.5万m3/d,远期为20万m3/d。该厂建成投产后,市区河东、河西两大片的生活污水都流进小东江堤内的两条污水总管,然后汇集到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再排入小东江,使小东江、梅江水质大为改观,恢复了以往水生物、鱼类生机勃勃的生态环境。与此同时,抓紧筹建锡塘生活垃圾处理场,重新确定了垃圾场处理场的场址,避开了原选址占用的农田保护区。在市区污泥(粪便)处理场建设方面,目前,项目的征地、规划、环保评估及各项资料的审批工作已基本完成,省划拨的专项资金已到位,其它筹建工作也正稳步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