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30日晚,一场精彩激烈的CUBA篮球赛在新落成的文体公园体育馆举行。这座集文化、体育、科技、会展、健身、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体公园工程,至此已经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一美好的时刻永远载入高密人的记忆。
作为承办这项活动的高密市文体公园,这一历时2年多、总投资2.95亿元的建设工程,无疑是2009年该市城市建设的最大亮点,凤舞九天的点睛之笔,城市形象的骄傲所在,是当之无愧的标志性建筑,被业内人土誉为“凤城名片”。文体公园项目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分为体育、文化两大功能区和公共活动空间。体育功能区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包括体校、体育场、体育馆;文化功能区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包括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规划馆;公共活动空间围绕“凤城之光”大型主题雕塑建设中心平台、音乐喷泉、水幕电影、分层叠水、园林绿地等景观工程,以及体育场西路、铁塔路、密州街、广场、各类室外球场等配套工程。为了打造“百年建筑”,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高度重视工程方案设计。在设计队伍的选择上,该市建设局摒弃了由一家甲级设计院完成全部设计任务的传统做法,他们全国海选设计队伍,经过7次外出实地考察和5次公开征集方案,结合设计单位专业特长和成熟经验,选择了清华大学和山东省建筑设计院进行总体规划和场馆设计,北京中体建筑设计公司进行体育工艺设计,山东建筑大学进行智能化设计,上海现代设计集团进行景观设计。
文化体育类工程项目具有专业性、多样性、系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工程设计中,他们广泛吸收国内一流场馆先进理念,反复优化设计方案,文化区场馆设计方案先后经过7次修改完善,凤城之光主题雕塑修改达13次,有力保证了场馆的设计既美观大方又实用节约。一方面与规划、体育、文化、科技、供电、通讯、市政、公安消防等部门进行了30余次对接,在吃透规范标准、了解行业特点的基础上,与设计单位广泛探讨深入研究,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如将原体校高能耗的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改为经济实用的冬季市政供暖、夏季电风扇降温;将体校原设计使用30kW电锅炉供应洗浴热水,改为集成太阳能热水系统(冬季辅助电加热),既满足了使用功能,又降低了工程造价,还节省了运行成本;将图书馆部分消防系统由传统水喷淋改为惰性气体灭火,避免出现火灾事故时图书资料火烧加水浇双重损失。另一方面,因地制宜优化设计。如生态看台原设计13米高,经从实际出发反复论证,修改为不超过6米高,既保证了观众观看比赛效果,又满足了观众观看比赛的同时可欣赏胶河沿岸风光;室外场地原设计采用进口高档花岗岩和福建、云南、四川等国内最高标准的石材,通过反复比选,将原设计26种花岗岩减少为8种花岗岩,在省内优选石材;针对地埋灯易损坏、维护费用高等特点,取消了场地上586基地埋灯,只保留了凤城之光主题雕塑和文体公园主入口景石的地埋灯。通过方案优化设计,项目获得山东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同时降低工程投资约1200万元,年节约维护费用近50万元。体育馆采用的异型箱式钢梁,由于设计方未提供三维定位图,以及施工设计与现场施工实际情况不符,钢梁吊装定位异常困难。为解决26根钢柱埋入砼柱中、保证定位准确的施工技术难题,指挥部办公室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会同聘请的省权威结构专家吴财智共同现场研究,经过20余次试验尝试,最终采用减少预埋钢板的边缘尺寸和通过钢柱中部开孔浇筑砼的办法,解决了26根钢柱与96根砼柱钢筋互不影响的难题,保证了柱筋与钢柱的准确定位。
工程项目建设中,存在地质条件差、结构复杂、新技术新工艺多、主要建材价格大幅上涨、建设资金不到位等困难,建设者们直面困难,迎难而上,与时俱进,共克时艰,全力确保圆满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楚阳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