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行业信息-->规划园林-->详细信息
“阳光规划”增色“五彩淮南”
2011/3/22 11:22:39   来源:中国建设报
  【字体:  】【颜色: 绿

走近安徽省淮南市政务服务中心二楼城乡规划局窗口,淮南市报刊投递分局管理员小周的心里有些忐忑。因为洞山中路改造,原有的12个报刊亭被拆除,需要重新设置8个新的报刊亭。小周心里没底,不知道新设报刊亭批下来到底要等到什么时候。

城乡规划局窗口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小周,在仔细查看了小周提供的有关批件后,工作人员没有让他回去等通知,而是摊开小周带来的一米多长的图纸,开始一个报刊亭一个报刊亭地审核起材料。

这是记者在淮南市政务服务中心看到的一幕。淮南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陈厚敏指着墙上的公示栏对记者说,根据规定,这次审批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

这是淮南市实施“阳光规划”的一个窗口,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特别程序办理制等5项制度在这里被严格执行。淮南市委常委、副市长王诚对这个窗口赞誉有加:“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不仅可以提高办事效率,更能避免各种权力插手规划,成为廉洁办公的第一道‘防火墙’。”

批前公示问计于民

为了扩大市民对规划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淮南市城乡规划局所有规划编制和审批项目全部在网上进行批前公示,使规划审批全程透明化,合理限制规划管理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充分保护建设单位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只要登录该局“规划在线”网站,就可以了解城乡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的动态信息。据介绍,网站年点击率超过5万次,网站栏目最高时段点击率每小时近800次。

淮南市政府副秘书长、城乡规划局局长成祖德对记者说:“规划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公众参与规划的决策、实施、监督全过程,才能确保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城市’规划建设的合理可行。”2009年以来,淮南市城乡规划局分别对潘集区总体规划、煤矿棚户区改造规划、奥林匹克公园等规划进行了公示,广泛征集群众的意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强化宣传畅通渠道淮南市城乡规划局实施“阳光规划”以来,充分利用各种载体进行宣传,拉近了规划与百姓的距离。

该局多次在淮南广播电台“行风热线”上向广大听众宣传讲解《城乡规划法》,现场解答群众的提问;专门制作了《印象·淮南》城乡规划宣传片,在市电视台和户外电子大屏幕上循环播放;在《淮南日报》上开辟“实施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发展”专栏,对淮南市城乡规划成就进行全方位报道。

去年9月,在淮南市豆腐文化节期间,城乡规划局专门设立了城乡规划展示厅,依托大型节会加强规划宣传。今年1月,淮南市政府举办了大规模的“十一五”城乡规划建设成就展。这次展览以回顾“十一五”城乡建设发展成就、展望“十二五”美好未来为主题,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十一五”期间淮南市城乡规划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城乡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

民主决策专家把关

淮南市在重大规划建设项目规划审批过程中,坚持“三级联动”机制。先由城乡规划局设在政务大厅的行政审批服务科接件审批,再由局业务会研究审核,最后呈报市规划委员会集体审定。为健全规划的民主监督机制,拓展监督渠道,淮南市还在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聘请了12名规划监督员,列席参加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会议,行使监督权和建议权。

淮南市始终坚持规划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实施专家咨询评审机制和专家分级评审制度。他们专门聘请了国内一批知名学者、教授和专家为规划评审专家网络库成员,成为淮南市城乡规划的“智囊团”。除此之外,在重大规划建设项目审批之前,城乡规划局还要举行由市人大、政协以及消防、交通、环保等方面的专家和周围居民参加的论证会,根据论证结果完善规划方案。

淮南是黑色煤炭的富集地、红色火电的输出地、白色豆腐的发源地、蓝色生命的起源地、绿色生态的宜居地。“阳光规划”进一步提升了“五彩淮南”的城市品质,为城市发展增添了亮色。“十二五”期间,淮南市将依托“三山鼎立、三水环抱、三城互动”的生态优势,打造依山傍水、滨河滨湖、宜居宜游宜学宜业的淮河流域现代化中心城市。(龚后雨)

   

分享: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