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行业信息-->城市建设-->详细信息
恩施:“四坚持”促城市管理水平大提升
2013/12/19 14:45:01   来源:恩施市城管局
  【字体:  】【颜色: 绿

    今年以来,恩施市按照“洁净、畅通、安宁、文明、和谐”的要求,以“六城同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工作为抓手,以建州30周年环境综合整治为载体,扎实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大改善、城市面貌大转变,管理水平大提升、管理机制大突破,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坚持大手笔投入,城市硬件设施有了新变化

  一是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全年新建续建城市重点项目78个,计划总投资193亿元,完成投资89亿元。许家坪机场隧道,机场迎宾路、虎民路松树坪至民族路段等一大批城市重点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二是城市配套功能更加完善。投资9428万元的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已完成主体工程,年底前进行联动试车投入试运行。总投资10776万元的红庙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展顺利,已完成投资3458万元。投入资金1.89亿元,对旗峰大道、金桂大道、火车站小区道路、施州大道、学院路、工农路等路段进行了黑色化改造,改造面积达42万平方米,城区道路基本实现黑色化。学院路黄泥坝社区大堰坝垃圾中转站已进入场地平整阶段;免费向市民开放直管公厕33所,改造城区公厕4座;华硒生态园、州文体中心、恩施市第三中学等十座垃圾收集站年底可建成并投入使用。

    三是城市环境更加靓丽。大力实施“亮化工程”,对全市主要道路节点上的150余栋建筑物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的方式实施夜景亮化工程,营造整洁、靓丽、有序的城市亮化景观。投资2100万元完成五峰山连珠塔、东门大桥、清江桥、风雨桥、凤凰桥、亲水走廊两岸、市政广场等亮化安装,完成路灯改造6000余盏。以“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为抓手,全面推进“点、线、面、环、块”有机结合的绿化项目建设,建成区绿地达到1014.5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6.6%,今年10月顺利通过了住建部专家组的现场考察。

  坚持大气力整治,城市环境面貌呈现新气象

  紧紧围绕市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铁的手腕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整治活动,解决了城市管理中的一些老大难问题,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是深入开展“治堵保畅”工程。出台了《恩施市公务用车交通违法行为责任追究办法》和《恩施市国家公职人员违反交通法律法规责任追究办法》。实施“示范创建”工程、“专项整治”工程和素质提升工程,投入资金3.08亿元,完善道路基础设施,聘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汉分院城市交通管理研究所编制了《恩施市中心城区交通组织改善方案》,优化城区交通组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城市管理协管员110名、交通协警100名,从州内选招交警20名增强交通管理力量,城市拥堵现象得到有效缓解。

    二是扎实推进“市容环境专项整治”。开展户外广告、建筑工地、农贸市场等为重点的专项整治,拆除违规广告牌1300余块,清理违章设置的灯箱广告580余处;查处渣土运输车辆700余台次,对污染严重的10余处工地予以处罚;取缔(规范)航大市场、体育场市场、舞阳坝、人民路等处临时摊点500余个,城市重点区域和路段“脏乱差”现象明显改观。

    三是积极开展噪声污染专项整治。组建由公安、环保、城管等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专班,加强联合执法,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实行严管重罚。加强事前管理,明确街道办事处属地管理职责,建立建筑工地夜间施工黑名单制度,强力推进州城禁鸣、禁鞭等工作,州城的夜晚更加宁静。

    四是加快推进山体水体保护工作。出台了《州城山体(丹霞地貌)保护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城区主要河流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及《州城规划区林地管理办法》、《城区河道管理办法》,加大山体水体保护力度,打造青山绿水宜居的城市形象。

    五是扎实开展“两违”清理工作。加大“两违”清理整治力度,全年强拆违法建筑373栋、65352.4平方米。

  坚持大气魄推进,城市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一是实行“常态化”管理。“两冲洗两保洁”(早上6点至夜间0点两班保洁,洗扫车、护栏清洗车对城区主干道进行清洗,洒水车洒水压尘;0点至6点进行街面冲洗)作业模式得到了较好地落实,城市环境卫生步入常态化管理轨道。

    二是实施“网格化”管理。针对城市管理现状,从城区薄弱地段、薄弱时段的突出问题入手,将城区划为9个网格单元,落实网格管理员151人,实施目标分解、责任到人,推行六定(定人管理、定时管理、定岗管理、定管理标准、定管理责任、定奖惩)管理模式,全面实现城市管理的全天候、无缝隙、精细化管控。

    三是推进“数字化”管理。总投入110万元建成了固定及移动视频监控系统,采购城管执法车辆动态取证系统3套、单兵执法取证系统6套,接入了公安“平安恩施”视频探头资源,建立了车辆GPS管理系统,为城管执法车辆、环卫作业车辆安装了GPS定位仪,为城管系统全体管理人员配备了数字城管专用“城管通”手机,安装了“恩施城管移动执法”软件,实现了全方位对城区重点路段市容市貌及执法队员执法过程的实时监控。

    四是探索“市场化”管理。不断探索改制小区环境卫生社区、物业、环卫联动的管理新思路,由办事处注资成立物业公司,采取社区筹资一部分,业主承担一部分的做法(每月向居民收取20元的保洁费),聘请保洁人员对楼栋进行清理,保洁,确保楼栋的环境整洁,逐步实现小区管理物业化。目前仅六角亭解放路社区就启动了7个改制小区的物业化管理工作,户数达300余户,小区面貌大为改观,受到群众的好评。

  坚持大城管理念,城市管理模式有了新突破

  一是强化领导责任机制。将城市管理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体系,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督办。成立了由市长任主任,“四大家”及恩施经济开发区分管领导任副主任,城管、住建、规划、交通运输、公安交警、工商、环保等职能部门以及城区三个街道办事处为成员单位的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建立了由城市管理局统管城管执法、市容环卫等工作的“大城管”综合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六城同创”办公室的协调督办职责,确保工作落实。

    二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制订出台了《恩施市“门前四包”责任制检查考核细则》、《恩施市城市管理目标责任制检查考核办法》、《恩施市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制度》、《恩施市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人员考核办法(试行)》、《恩施市创“文明卫生示范路段”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推行“城管进社区”、“创建卫生先进社区”,开展文明卫生先进单位和文明小区创建工作,使城市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

    三是健全市民参与机制。依托恩施电视台、恩施晚报、中国硒都网等媒体,集中宣传治堵保畅、城市噪音专项整治等工作,加强舆论引导,营造浓厚氛围。发放《致广大市民的一封信》、《城市管理常用法律法规摘录》、《倡议书》、《市容市貌综合整治方案》、《交通秩序管理规定》、《市民文明出行手册》等资料20余万份。开展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开展城市管理宣讲活动、设立“中国硒都——文明恩施”专题专栏、举办文明礼仪培训班、开设文明市民学校等方式,加强市民的宣传教育。曝光严重影响城市形象的不文明行为,积极引导市民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分享:
  责任编辑:李嘉佳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