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地基、搅水泥、砌墙砖……5月8日,笔者在位于百色市田阳县头塘镇政府附近的百色新山铝产业示范园区一期拆迁农户安置点看到,拆迁农户安置房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工地上人来车往,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据了解,安置点的农户均为头塘镇新山村那更、六机两个自然屯的居民。因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百色新山铝产业示范园重点项目建设及南昆高速铁路建设需要,田阳县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对两屯的313户农户实施整体搬迁,并在头塘镇政府附近征用了198亩地作为安置地,按照城镇化标准布局规划,将其融入头塘区建设规划。
“在重点工程建设中,征地拆迁是最大难题。然而在那更、六机两屯拆迁工作中,由于政策宣传到位,同时坚持以人为本,采取‘以奖促迁’等措施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赢得了大多数村民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不少村民还主动找到工作组签订补偿协议及腾房。在已拆除近200户房子的过程中,没有一户阻工、上访,真正实现了依法、和谐拆迁。”新山铝产业示范园一期拆迁安置工作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李飞勇说。
为顺利推进拆迁安置工作,田阳县专门成立了由县长任总指挥长的新山铝产业示范园一期拆迁安置工作指挥部,组织精干力量“5+2”、“白加黑”地深入群众宣传拆迁安置政策,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今年3月份,又出台了《百色新山园区一期拆迁安置腾房奖励方案》、《百色新山铝产业示范园一期拆迁安置建房奖励方案》等一系列奖励与补助政策,规定在具体时限内积极签订房屋拆迁补偿协议、主动拆迁房屋、回建房屋的农户,在兑现房屋补偿款的基础上,还给予一次性现金奖励以及腾房、搬家、生活、回建房基础超深、场地平整等补助;对需要贷款建房的被拆迁户,发放总数不超过8万元人民币的贷款,给予为期3年5个点的利息贴息,进一步提高了群众配合工作的积极性。截至5月8日,已完成房屋补偿套价298户,签订补偿协议285户,选宅基地块267户,兑现补偿款200户,拆除房屋195户,到安置地进行回建房建设145户。
今年61岁的覃保壮是六机屯第一个主动找工作组签订协议并搬迁出来的村民,现正临时住在政府安置的廉租房里。他告诉笔者,自己以前在家里种芒果,虽然每年辛苦下来也有一万多元的收入,但屯里距头塘镇政府有近10公里远,且通往外界的只有一条泥巴路,平时就算搭摩托车都要10块钱的车费,有时下雨车走不了,还只能靠步行。2006年的一个晚上,年仅1岁就与他留守在家的外孙突然发烧,他与老伴连夜背着外孙赶了1个多小时才来到镇上的卫生院,期间的焦急、担心让他至今难忘。外孙长大后上学的新山小学离家有5个公里,仅平时接送也让年纪渐老的自己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
“我们支持政府工作,配合企业项目建设,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搬迁到这里,出门就是20多米宽的大道,旁边又有小学、中学、医院,交通、上学、就医都很方便;儿子、女儿也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既能相对轻松地挣钱又能兼顾家庭,我再也不用操那么多心了。”覃保壮说。
“考虑到拆迁农户的实际困难,政府还在安置建设中为他们提供各种便利和服务,让他们能够早日安居乐业。” 新山铝产业示范园一期拆迁安置工作指挥部副指挥长黄尚学介绍,为加快推进拆迁户安置建设工作,指挥部成立了安置区现场服务工作组,建立安置区警务室和配备巡逻联防队员,实行24小时值班工作制度,为建房户在用水、用电、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安全建设、防火、防盗、维稳等方面保驾护航,使农户安心建房、放心建房。
第一个在安置点开工建房的六机屯村民周文司,目前已将自家的新楼房建到了第二层,同时把第一层门面出租给别人做钢材生意,每年仅租金收入就有2万多元。他乐呵呵地说:“我对在这里重新安家感到非常满意,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们的生活会变得越来越好。”(李红军 杨发猛 陆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