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行业信息-->建筑市场-->详细信息
第三届“建筑师与文学艺术家交流会”举办
2016/7/4 11:47:25   来源:中国建设报
  【字体:  】【颜色: 绿

    6月19日,“敬畏自然+守护遗产,重走刘敦桢古建之路徽州行暨第三届建筑师与文学艺术家交流会”在安徽省黄山市西溪南村土人学社举行启动仪式。

    建筑界有“南刘北梁”之说。“南刘”指刘敦桢先生,“北梁”指梁思成先生。其二人皆为中国著名建筑学家,为中国建筑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刘敦桢先生长期从事建筑教育和建筑历史研究工作,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建筑历史研究的开拓者。他对我国传统民居和园林的研究、探寻为学科建设奠定了主要基础。刘敦桢先生曾多次组织并主持了全国性的建筑史编纂工作,编辑出版了《中国住宅概说》、《中国古代建筑史》、《苏州古典园林》等颇有影响的专著,为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作出了积极贡献。此次活动,“重走”是弘扬建筑文化之旅、是发现探讨建筑遗产之旅,更是振兴当代城市建设的求索之旅。

    活动期间,与会嘉宾考察了西溪南村(老屋阁、绿绕亭等1952年刘敦桢先生当年考察的项目)、潜口民居及呈坎、唐模、棠樾、歙县古城(许国牌坊、徽州府衙)以及世界文化遗产西递等地,实地了解了文化遗产项目当前的状况,并以乡村遗产保护与环境、建筑遗产的文化表现与解读、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等社会关注的话题进行了交流、讨论。专家一致认为,一是应从更高的层面来理解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弘扬。这些遗产不仅仅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更是人们精神上难以忘记的思念和牵挂。二是要从文化上赋予遗产以新生命。建筑遗产是全民族的精神遗产、是民族文化积淀的表现,保护好建筑遗产对于传承文明、弘扬民族的先进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建筑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应从技术实践方面关注遗产保护,文学家和文化事业从业者应从建筑遗产上找寻灵感的火花,用多种方式方法向社会大众宣传遗产、介绍遗产,让更多的人们认识遗产的作用,为遗产保护做出贡献。

    本次活动由中国文物学会、黄山市人民政府、望山生活共同主办,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摄影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中国建筑文化遗产》和《建筑评论》两刊编辑部及土人设计(Turenscape)联合承办。(文 月)

   

分享:
  责任编辑:李远哲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