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行业信息-->行业信息化-->详细信息
搭建全国建筑信息化 人才培养新平台
2016/11/4 12:01:20   来源:中国建设报
  【字体:  】【颜色: 绿
    为缓解建筑产业化及信息化人才储备严重不足的情况,加快落实院校专业建设、师资及学生培养、BIM技能考评、校企深度合作等工作,由中国建设教育协会牵头联合全国40余家地方协会、高等院校、企业、媒体共同发起的“全国建筑信息化教育论坛”于日前在北京正式成立。

    据了解,全国建筑信息化教育论坛是由从事建筑信息化工作的企事业单位、院校、学会及所属的专业委员会等自愿组成的,以引领和推动全国BIM技术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全国教育技术创新合作组织。该论坛以协作的形式搭建平台,旨在为行业、企业、院校的建筑信息化人才培养创造交流、学习、沟通的平台。截至目前,以单位形式申请加入的成员共有417家、以个人形式加入的成员共有600余人。其中,在417家单位中,院校占77%、企业占23%,涉及全国范围内的29个省市。从数据上可以看出,院校是现阶段建筑信息化教育工作的主体。对此,中国建设教育协会组织专家起草编写了《高校BIM课程设置及实验室建设导则》,并还将组织业界的相关专家对其进行研讨与修订,旨在为全国范围内的建设类院校提供BIM方面的相关指导,更好地将BIM人才培养工作推向前进。

    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朱光表示,目前,我国建筑业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若想真正实现飞速健康发展离不开系统且完善的人才储备,而打造人才储备的关键是院校。当下,我国建筑类本科院校因教学计划调整周期问题及高校教学计划内课时限制,大部分都未将BIM技术正式列入教学计划,只是通过毕业设计、竞赛、讲座等形式学习BIM,缺乏系统性;而职业院校则较为注重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目前开设BIM建模课程的相对较多,但是普遍存在学生理论基础差,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的问题,离综合型BIM人才还有一定差距。同时,师资力量薄弱也是院校面临的大问题,目前院校的BIM师资培养主要依靠选派教师参加社会各类师资培训实施,可是由于经费和成本的问题,只能挑选部分专业教师参加师资培训,而BIM技术的关键是各专业协同合作,教师数量不足、专业覆盖面不够导致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此外,院校BIM技术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践技能,对当前院校的师资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除院校外,企业也是建筑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参与者,更是受益者,目前我国大型企业一般都建有BIM中心,其人才培养主要通过企业内部轮训、软件企业上门培训及参加社会培训机构培训等形式实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而中小企业由于软件价格较贵、一次性投入较大的原因,大多还在观望和等待。“全国建筑信息化教育论坛”的成立,为广大院校和企业搭建了一个BIM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平台,由于论坛成员来自全国各地,都是从事BIM技术研究、施工、设计和教育等方面的专家,聚集了行业的精英,大家集思广益、通力合作,可以为当前BIM人才培养的困局把脉问诊,探索出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为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深化应用作出贡献。
   

分享:
  责任编辑:刘昱君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