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行业信息-->城市建设-->详细信息
临海:五年城市建设综述
2016/12/26 17:16:21   来源:临海新闻网
  【字体:  】【颜色: 绿
    如果要问临海这五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答案一定是这座城市面貌、环境和品质的华丽转身。这些年,项目建设领舞城市发展,一个个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用,其发展速度之快,变化之大,让置身于街头巷尾的市民倍感自豪。

    一座城市犹如一件艺术品,必须精雕细刻,才能彰显个性。五年来,无论是外地人还是本地人,大家都赞叹:“临海变了,变得更大气、更美丽了!”这得益于我市坚持城市综合发展示范区战略,确立了“一城五组团”的城市框架,在城市“硬件”和“软件”建设上狠下功夫,使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大气魄拉开城市框架

    从市区开车15分钟,来到了位于经济开发区的总部经济商务区,这里高楼崛起,塔吊林立,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在11月底,京商大厦封顶大吉,这意味着首批入园的6个项目中,目前已有5个项目顺利结顶。

    总部经济商务区是临海城市综合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块之一,北至大洋路,南至柏叶路,东至河阳路,西至洛河,总投资约55亿元,规划建设高档商务楼23幢,计划建设成为融现代建筑与人文景观、总部经济与楼宇经济、商务功能与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新型经济业态集聚区。商务区的建设,对于推进临海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城市中心区建设、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砖石瓦砾上,“总部经济”正蓄势起飞,成为临海城市东扩、引领新城发展的新引擎。

     新区的开发建设是我市拓展城市空间、加快城市发展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放眼整个临海,城市的东面、南面都在开展新区建设,每个新区都比原有的老城城区面积要大,多方位拉开城市格局。

    “思路决定出路”。五年来,一批崭新的道路、桥梁、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临海城市的整体框架迅速拉开,中心城区面积迅速拓展。目前,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了42.75平方公里。

    城建发展,规划先行。临海市专门邀请中规院对城市规划进行深化完善,确立了“一城五组团”的城市框架,并加强规划研究,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城市绿地规划等21个专项规划;完成洛河、大柏叶、山前、塘里、西林、大田东等28个单元控规,控规覆盖率达93.1%;完成城市新区、临海大道两侧等12个重点区块城市设计,城市设计覆盖率达80%,形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规、重要区块城市设计等级清晰、主次分明的规划体系。

    为进一步提高规划管理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临海市成立了城乡规划委员会,形成了政府主导、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的规划决策机制,促进了城市建设科学推进。

    大手笔美化城市环境

    冬日的下午,阳光正好,市民张珊珊和朋友一起来到了位于灵湖的“临湖邀月”景区,漫步在柳堤上,看着波光粼粼的湖水,在小桥流水间随意拍一些照片,走得累了,就来到景区新开的书吧里,喝一杯咖啡,看一本心仪的图书,享受难得的休闲时光。

     诚如张珊珊一样,临海的大多数市民都把灵湖景区当成了休闲游玩的好去处。这5年,是灵湖景区快速建设发展的5年,建设完成了柳堤景观绿化工程、灵湖水体置换工程、83省道灵湖湖区段桥梁拆除和路碴挖除工程、灵湖柳堤“临湖邀月”景观区工程等众多项目工程,投资额达3亿元,新增绿地面积39.8万m2,其中,临湖邀月工程、滨湖西路沿岸景观绿化工程获得了2015年“台州市优秀园林工程”奖,临海市龙盘山公园(灵湖璟园)景观工程获得了2016年“台州市优秀园林工程”奖,灵湖景区不仅成为了本地市民休闲健身、外地游客观光旅游的首选,也成为了临海对外展示城市建设新貌的一个重要窗口、一张闪亮的金名片。

    如果说灵湖给临海的新城带去了美丽和休闲,那么持续建设中的靖江路现代商业街和靖江商务区,正在为缔造临海未来新繁华中心,做出巨大的努力。

    银泰城的建成运营为靖江商务区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对于我市打造城市综合发展示范区、台州北部服务业中心具有重要的意义。商场建好了,交通是关键。银泰城正对着的东方大道和靖江路转盘改造被列为市级重点工程,通过靖江指挥部全体人员日以继夜的不懈努力,交叉口从原先的立交变为地面十字通行。同时,首次引进设置具有先进数字理念广告灯箱的地下通道,在满足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将地上繁华无尽延伸。随着转盘周边朗成大时代等高档小区以及商业、休闲广场等重要配套的陆续完善,靖江商务区已见雏形。

    “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5年过去了,靖江商务区已经初现面容,都市风貌逐步展现,给临海古城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灵湖景区和靖江商务区的建设,只是我市推进美丽临海、建设宜居环境的一个缩影。

    5年来,临海市以“四边三化”“五水共治”等行动为契机,大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依托本市的河道水系、山川地貌等自然资源,以公园建设和河道绿化为重点,以道路绿化、绿地广场和园林式单位小区等建设为支撑,并向城市外围扩展,实施了城市主干道绿改彩,推进了江南防洪堤景观工程建设;完成台金高速临海市区入城口两侧绿化建设和甬台温高速(临海北)入城口环境综合整治,完成了灵湖公园、东湖公园、建设大楼、灵江一桥、二桥、崇和门广场、市政广场等公共空间亮化提升改造,打造靓丽夜景,推进了市区河道综合整治,实施了灵湖拓疏和东湖清淤截污,改善了城市水环境。  

    一座美丽有活力的城市正向我们展露姿容。

    大项目提升城市功能

    随着城防二期工程的有序推进,两水山与临海大桥之间的防洪景观堤已逐渐成形。在防洪堤外,还建有绿化公园及景点,极具园林城市特色。在已建成的景观项目聚远阁一带可以看到,城防工程掩映在繁花绿叶中,与环境融为一体,灵江南岸成为了一个怡人的大花园。据了解,整个防洪景观堤将一直延伸到临海一桥,防洪堤防洪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防洪景观堤逐渐成为临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如今,老城区的市民们想要休憩锻炼,也有个好去处,古保委为了加强巾山景区、北固山景区及周边片区保护与整治,展现古城区特有的自然风貌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把巾山建设成为临海市的历史文化名山和城市山林公园,满足文化休憩和旅游活动的需求,投资了8500万元,建成了巾山西北角公园广场,并在此基础上修建台州府城墙博物馆,引进刺绣博物馆,挖掘了新的旅游景点。通过游步道的修建,整合了北固山旅游资源和旅游线路,初步建成集休闲养生、观光游憩为主要功能的大型城市综合性山体公园。
5年来,这些大工程、大项目的陆续建成,更增添了我市城市功能的内涵。
 
    临海市深入开展“交通治堵”专项行动,着力完善城市路网,建成了江滨西路、灵江大道一期等城市道路和双林大桥、柏叶路跨洛河大桥等城市桥梁,改造城市道路67.7万平方米。建成城市绿道40多公里,公共自行车站点133个,改造公交候车亭152座。深入开展“五水共治”,不断加大环卫设施建设力度,启动了江北城市污水处理厂扩迁建工程,建成江南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9.1%。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投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100%。

    5年来,临海市不断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大力推进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及商贸等公共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建成了大洋第二小学、实验幼儿园、广电传媒中心、老年乐园一期、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江南消防中心站;建成了银泰城市综合体、浙东休闲家具城、粮油综合批发市场、第二中心菜场,城市功能大幅提升,现代城市气息逐步显现。基本建成博物馆、城市规划展览馆、汽车客运总站综合体、耀达大厦和妇保院迁建工程,档案馆及人防大楼、农商银行总行大楼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台州医院新院区、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深入实施。

    城还是那座千年古城,水依旧是那流淌不息的灵江水,但旧貌换新颜,5年打造,一条条河水变清澈了,城市道路变平坦了,城市环境更漂亮大方了,城市绿化更葱郁了。我市更是相继获得中国宜居城市、省示范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成为省第一批美丽县城试点市。

    改变没有停止,改变正在进行。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带领下,这座城市建设的步伐将更加坚实,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城市将以更具魅力的姿态傲然矗立在人们面前。 
   

分享:
  责任编辑:潘兮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