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行业信息-->村镇建设-->详细信息
湖北:随州曾都区多项措施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2017/1/17 9:31:13   来源: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
  【字体:  】【颜色: 绿
    2016年来,随州市曾都区围绕四个着力,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着力抓好村镇规划编制。根据各地自身特点合理定位,重点规划建设了一批特色镇、重点镇和中心村,2011年在全市已率先实现总体规划、重点乡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心村(农村新社区)村庄规划全覆盖。近年来,根据各镇发展实际,先后对四个镇镇域规划进行了修编;编制完成了何店浪河村、王店村、洛阳邱畈村、小岭冲村、九口堰村、胡家河村、龚店村、永兴村,万店龙头湾村,府河白河滩村等10个村美丽乡村规划;完成了何店王店村、洛阳珠宝山村、揭家垅村等6个村异地搬迁居民点规划。

  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抓好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2016年上级下达曾都区危房改造指标1148户(其中第一批548户,第二批600户),目前指标任务已经分配到各镇办,正在抓紧组织实施。第一批548户已经全部开工建设,其中因洪水灾害倒塌的134户在11月底前已全部建设完毕并搬迁入住。二是抓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完成了《曾都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和《曾都区精准扶贫农村饮水安全专项规划》目前已通过区政府的审批。稳步推进2016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目前,项目实施方案已通过评审,将解决0.531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问题。出台了《曾都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和《曾都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制度》;完成了曾都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意图的制作工作。三是抓好了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截至2016年12月底,曾都区等级公路总里程达到2479公里(不含高速公路),通村公路达到1462.6公里,所有行政村实现了通水泥路和客运班车。共建成一级客运站1个,二级客运站2个,五级客运站2个,开通农村客运班线达到61条,营运车辆91台,并于2015年5月实现村村通客车目标。切实加强对已建成的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和规范养护,在全市率先按每公里1000元标准把养护配套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同时,逐步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水平明显提高。四是抓好了农村电网改造工作。完成了“十三五”农村电网发展规划报告编制工作,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169.48公里,新增及更换配变138台/15.64兆伏安,新建及改造0.4千伏线路519公里。,制定2016-2018年电网建设里程碑计划。启动了220千伏梨园输变电工程,35千伏金屯配电站(淅河)、张畈配电站(洛阳)建设项目。完成了34个精准扶贫村光伏电站并网工程。五是抓好了防灾减灾工作。要求各地成立工作专班,加大对农村防灾减灾工作的宣传,完善了各类灾害应急专项预案和突发事件专项预案,要求公共场所配备公示牌、灭火器、铁锹、应急电源等器材,完善了农业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加强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危房的摸底排查,及时发现问题,限时整改到位。六是抓好了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全区151个村(社区、居委会)已全面实现电话网络、数字电视和宽带网“村村通”,电脑入户率达23%;创建湖北省智慧农村网曾都区子平台1个,农村信息化短信平台1个,农村信息化示范镇1个,镇级信息广场1个,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8个,村级公共信息服务站5个,产业信息服务站3个;推广应用“党群通”用户2352户,“产业通”用户1660户,IPTV用户5124户;开展农村信息化培训28次,培训人员23225人。七是抓好了基本生活服务工作。共争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亿元,共争取中央投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1个,总投资5235万元,完成建设卫生基础设施面积25993平方米农村基层卫生建设得到加强。在全区设置的125个村卫生室,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从15元增加到2015年的40元,新农合人均筹资增长到470元。

  着力抓好环境综合整治。一是全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邀请华中科技大学编制了《曾都区城乡生活垃圾统筹治理规划》,制订了《曾都区洁美家园大行动实施方案》、《深化洁美家园大行动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具体工作方案》、《曾都区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推进工作方案》、《曾都区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统筹规划了区、镇、村垃圾三级联运处理系统,形成以垃圾处理能力、建设运行规模为标准,以垃圾处理场所为核心,以垃圾中转站运输距离为服务半径,以垃圾收集点为基础单元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网络系统。建立了“一户一桶、一湾一池、一村一场、一镇一站”的垃圾收运系统,实行驻村干部包村(社区)、保洁员包片、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做到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区域全覆盖,保洁责任全覆盖。按照方案对环卫基础设施进行完善配套,目前共建垃圾池4407个,新增垃圾桶25746个,勾臂式中转车17个,机动挂桶车9辆,机动三轮车112辆,电动收集车30辆,人力车728辆,其他转运车辆14台,宣传牌124个、宣传标语1200幅、垃圾压缩中转站2座、镇级垃圾填埋场4座。二是积极探索清洁农业工作。认真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14人,开展秸秆腐熟还田应用技术培训和还田实验,全区秸秆腐熟还田试验5个,采购秸秆腐熟剂218吨,实施面积10.9万亩;建立秸秆腐熟还田示范片2万余亩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农药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食用菌市场监管。三是持续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加大了饮用水源地的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拆除先觉庙水库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2处农户违章建筑和1家养猪厂,对一处造船工地进行立案查处,限期拆除,恢复原状。对王福窑饮用水源保护区所有小型违章建筑进行了拆除、关闭了2家养猪场和2家餐馆,完成了一级保护区内民房建筑调查,正在制定搬迁方案。对桃源河水库一家养殖基地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查处,对新庙水库取水口附近新建的网箱养殖行为进行了拆除,建议区政府责令府河镇政府限期解除库面养殖合同。开展了乡镇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整治工作。累计投资100多万元,对3处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建设了界标、宣传牌、交通警示牌,安装了防护网,全部达到了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要求。四是着力管控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区政府与各镇办签订了《秸秆禁烧目标责任书》,严格执行秸秆禁烧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全面落实“定专人、定职责、定区域、定时间、定要求”的工作措施,健全镇、村、组、农户四级秸秆禁烧工作网络,区政府组成三个督查组开展明察暗访,及时制止了30多起秸秆焚烧行为,行政处罚12起,对南郊办事处苏家寺村禁烧措施不力进行了问责。

  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全力推进特色民居建设。分别对何店镇响堂街村、龚家湾、谭家湾、天星村共402户进行了包装改造。对洛阳镇骆畈村83户民居进行了包装改造,共投入资金1800余万元。洛阳镇永兴村大力实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荆楚派特色民居改造项目,争取省级资金100万元。永兴村按照荆楚派特色民居建设标准,将永兴街、青林店街共54户164间住房全部包装改造到位。二是着力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全区确定了美丽乡村建设试点38个。在编制规划中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做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在建设上,坚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便民服务设施,将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设施列入了建设范围,确保乡村环境得到保护,真正实现看得见美景,记得住乡愁。三是协力抓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曾都区对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进行了调查摸底,确定了洛阳镇九口堰村作为曾都区传统村落予以申报和保护。2014年底洛阳镇九口堰村被正式列为全国第三批传统村落,并获得300万元的专项资金。2015年九口堰村编制完成了了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规划,各项保护工作正按规划有序推进。
   

分享:
  责任编辑:刘昱君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