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潺小河绕村而过,百年榕树参天耸立……走进那坡县坡荷乡那池村那池屯,眼前的美景让我们陶醉,仿佛置身于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一般。“那池的景致本来就不错,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之后,变得更漂亮了。”那坡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韦照民当起了“导游”,带我们漫步村中。
2011年,那池屯被列为县里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道路进行了全面硬化。环绕村子的村道、通往各家各户的路都是水泥路,干净整洁,走着倍感惬意。“这路面真干净。”我们边走边感慨。“村里保洁员每天都清扫。”那池村村委会主任梁安意说,村里从2011年起就请保洁员清扫村道了,今年5月清洁乡村活动启动后,全屯112户510多村民召开大会给保洁员涨工资,从原来的200元/月涨到500元/月,保洁员清扫的范围也就更广了。
“很多村屯都在各家各户门前摆有垃圾桶,怎么那池没有?”我们觉得好奇。“我们村提倡搞垃圾分类,各家各户自行将垃圾进行分类,矿泉水瓶、废铁等可以回收的,就留着回收;其他的生活垃圾,各家各户自行拿去村里的垃圾池集中处理。至于死鸡、死猪这类,还要另外进行掩埋处理。”梁安意说,那池历史上曾出过六品官员,这里历代村民崇文崇德,各家各户都以讲美德为荣。自从开展清洁乡村活动后,村理事会与农户签订《那池屯环境卫生管理公约责任书》,各户自觉做到“门前三包”,没有出现乱扔垃圾的现象。
“清洁田园是清洁乡村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县农业局在村里田地集中的地方修建了一个水泥池作为农资废弃集中点,专门收集薄膜、农药瓶等废弃农资物品。村民都能自觉地把废弃农资物品放到池里,不再丢在田间地头。”梁安意告诉我们,村里群众还自发集中清理河道,绕村小河比以前更清澈了。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清洁乡村活动工作制度。”坡荷乡党委书记李文清说,如乡里在那池屯召开村民会议,商讨成立了领导小组,充实了理事会,制定了《屯级实施方案》、《村规民约》、《环境卫生管理公约》、《保洁员管理制度》、《村民文明公约》、《清洁卫生三字经》,与农户签订环境卫生管理公约责任书,为保洁员配置了2辆人力垃圾清运车,把清洁乡村活动责任分解到户,形成理事会负总责,户户参与,人人出力的工作机制。
“为了使清洁乡村活动由‘突击型’转为‘常态型’,我们乡坚持建管并举,不断健全机制,完善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李文清还告诉我们,乡里成立“清洁乡村”督查工作组,全乡以单位、村委划分清洁责任区,不留清洁盲区,由督查小组对责任区进行“每月一检查、每季一考核、半年一小结、全年大评比”活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活动的事项工作落到实处。
“那池的烤烟长势很好嘛,烤烟生产当中的残叶、煤灰有没有专人清扫?”记者问道。“全村种植烤烟420亩,其中那池屯种了305亩。烟农对残叶、煤灰等进行专门收集,不让它们弄脏村里的环境卫生。”梁安意说道。
“你们看,这里原来是村里的陈年垃圾场,如今我们正在将它打造成村民休闲小广场。”在2棵百年大榕树下,梁安意停下脚步,邀请我们坐在树下的石凳歇歇脚。自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以来,那池不等不靠,在市、县、乡工作队的指导下,乡村自筹20万元把占地4亩的原陈年垃圾场建设成为古榕树休闲小广场,兴建了“文化聚边”文化亭,在乡村人工小湖种上了莲花。
“以后啊,这里将成为那池的文化中心。”正在休闲小广场施工的村民说:“那池人享福咯。”
“只有让群众成为主体、成为主角,清洁乡村工程才能取得实效。”韦照民说,“那池之美就美在群众齐心协力,只要群众心往一处想了,劲往一处使了,打造美丽清洁乡村也就不是难事了。”
那池美如画,这只是那坡县在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中的一景。韦照民说,为了让清洁乡村活动入心入脑见行动,该县使出了“三板斧”:动员返乡青壮年成为清洁乡村活动的主力军;两封信(即《县里给群众一封信》、《学生给家长一封信》)覆盖到边;将产业发展与清洁乡村活动结合起来,让农村产业发展和打造美丽乡村齐头并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