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农舍,排列成行的绿树,清澈见底的河流……这是江州区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农村面貌发生变化的一个缩影。
在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中,江州区注重创新方法,激发活力,扮靓绿水青山,建设“美丽江州”,成效喜人。
创新包挂帮扶形式:干部穿起布鞋走群众路线
江州区创新包挂帮扶形式,通过“一企扶一村、一官包一屯、一员蹲一点”和镇村联动机制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
江州区辖区内44家企业帮扶全江州区114村,由江州区直机关单位抽调188名干部,89个工作分队分别派驻挂点村,包村干部脱下皮鞋,穿上布鞋,深入村屯,发挥带头作用,发动党员干部群众8万多人次参加到“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中。
为达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目的,江州区要求驻村干部每人每天撰写驻村日记,回顾总结自身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过程中的思想、行为、作风的变化是否符合一名党员的要求,发现问题是否及时整改。
创新整治路子:“5432”工程助推清洁乡村活动
江州区创新提出“5432”工程,“5”即清理废旧房屋、清理垃圾、清理整治网箱养鱼、清理疏通河道沟塘、清理乱堆乱放“五项清理”;“4”即实施改水、改厕、改房、改厨“四项改造”;“3”即搞好庭园绿化、村庄绿化、道路绿化“三项绿化”;“2”即进行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两项处理”。“5432”工程进一步明确了整治任务,江州区各级各部门按属地管理的原则层层落实,推进“三清”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截至8月30日,江州区已开展活动村屯888个,占全江州区村屯总数100%,清运垃圾15746.2吨,清理沟渠217.17公里,新建垃圾池242个,新建垃圾焚烧炉7个,新购置垃圾桶6073个,购置垃圾车辆54辆,实施亮化工程279个,设置围栏篱笆美化10274米。
创新活动措施:“示范点”带出新气象
江州区在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中真抓实干,统筹各方资源,按照“政府推动,群众参与”的思路,以镇村联建为模式,集中乡镇和村屯人力、物力、财力,在上思至大新二级路江州区段安排10个示范点,重点打造四乡镇(街道)六村(社区)十屯形成“江州百里清洁乡村示范长廊”。10个示范点在清洁乡村活动中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深入推进清洁乡村活动,为达到清洁乡村示范点全面覆盖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该区新和镇孔香屯、那糯屯、垌平屯等为市级示范点,经过一轮“美丽攻坚战”后,如今走进江州区新和镇孔香屯,道路两旁整齐的珍贵树种郁郁葱葱,村口休闲公园里凉风习习,农户庭院卫生整洁,崇左市首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正在投入使用……
“作为江州区的先行点和示范点,孔香屯敢为人先,以环境整治为切入点,大力开展清洁乡村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整治,村里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脏、乱、差的现象,在工作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孔香模式’。”新和镇镇长何敏说。
在罗白乡新庆屯,入村道路全部硬化,耕牛住进了“集体宿舍”,昔日牛棚改建成凉亭,临路菜园围建栅栏,放眼望去,满目绿色,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正伸向远方,一幢幢农舍拔地而起,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罗白乡党委书记韦学平说:“清洁乡村的最终目的是创造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着力解决和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现象。”
创新保洁机制:“要我扫”变为“我要扫”
江州区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原则,组织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私营业主、个体工商户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对各自管辖区域进行全面清扫,做到每日一小扫,周末一大扫。
为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江州区创新采取形式多样的工作方法,通过轮班保洁、义工保洁、监督保洁、无偿保洁等方式,由群众自我清洁、自我管理,达到主干道路天天清扫,每个区域轮流清洁,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太平街道宜村村宜村屯村民自觉缴纳村内环境卫生保洁经费、罗白社区新庆屯设立了“文明中心户”、新和镇孔香屯有“十星级文明户”、垌坪屯有“四美家庭”、 那隆镇那琴屯有《环境卫生整治决议》《环境卫生清洁制度》村规民约……
此外,江州区聘请了184名责任心强的农村“美容师”,掀起了一场“美丽风暴”。
如今,走在江州区各乡镇,正在开展一场史无前例的清洁“大会战”, 一个个和谐、整洁、美观的新农村正悄然向我们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