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县溶江镇党委、政府在“开展三洁·美化溶江”活动中,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自筹资金,因地制宜修建无害化垃圾焚烧窑,确保了农村垃圾及时得到无害化处理。
溶江镇现有人口4.8万多人,每天产生约20吨垃圾,全镇绝大多数村庄的垃圾目前需由乡镇自己处理。面对这种严峻形势,镇党委、政府组织工作队深入各村调查发现,各村都面临垃圾集中后无处可倒、无法运走、无力消化的“三无”难题。该镇龙源村党总支部书记张维清结合农村烧石灰的经验,提出了建造垃圾焚烧窑自行焚烧处理垃圾的办法,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在镇联系点干部的组织下,该村很快形成了修建焚烧窑的共识。但紧接着难题又出现了,如何才能克服垃圾窑在焚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烟雾等新的污染问题。张维清和大家通过查阅科普资料,集思广益,逐步形成了借鉴本地石灰煅烧窑模式修建无害化高温焚烧窑的构思。他找来村里懂修建石灰窑和砌墙的师傅等传统泥水工,选好址,干部群众自筹资金近3万元,带领党员群众动工修建,并在修建过程中不断加强技术环节的改进。经实验,该无害化窑垃圾焚烧时窑内温度高,通透排烟系统好,燃烧充分,鼓风明火,烟囱排出的烟尘微小,无异味,对周边环境污染极少。
11月25日,记者在龙源村委东田自然村的无公害垃圾焚烧窑看到,该村近1000人规模两天的生活垃圾,只用半个小时就焚烧干净,基本不会对大气产生污染。
龙源村自创发明的双管高温无害化垃圾焚烧窑喜获成功后,获得县环保部门的肯定,目前已迅速在全镇乃至全县推广应用。(文烨 罗昌盛 唐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