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空气这么好,真舒服!”近日,江州区板利乡板利社区居民王雪英推开窗户,情不自禁来了一个深呼吸。 “一地石子路,路边臭水坑。”这是板利乡板利社区旧街的旧貌,难闻的臭气让王雪英经常紧闭窗户。 如今的旧街树木葱茏,鸟语花香,恼人的臭水沟不见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开窗、深呼吸,已成为王雪英的习惯。 “板利越来越美丽,更加具有魅力和吸引力了!”最近,从崇左全市各地汇聚板利,参加机动车驾驶员考试的人员纷纷感慨。如今,走在板利的乡间道路上,道路如洗,村貌清新,让人有一种天蓝、地绿、水清的感受。
“幸福的乡村指数不仅仅是看经济生活水平,还得看人居环境舒适度和满意度。”板利乡党委书记张玲说,板利把“群众路线”贯穿“清洁乡村”活动的全过程,努力为群众创造一个舒适、干净、美丽的人居环境。该乡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基层进行宣传教育,让群众认识到清洁乡村带来的好处。该乡以“一点三线多节点”活动为载体,科学制定“一村一过关”工作制度、督察制度、考核制度。全乡领导干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基层“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为群众参与“清洁乡村”活动注入了坚强动力。截至5月15日,全乡共清整街道15条、巷道136条,清理垃圾2万吨;村内植树1万多株,道路硬化10公里。 该乡还积极探索建立“屯级党群理事会”,在屯级公共事务、产业发展等重大事项方面,实现群众的自我管理。通过搭建议事平台,全乡各村屯根据实际制定“清洁乡村”的村规民约,经群众大会讨论表决通过并严格执行。在探索清洁乡村新模式方面,有的村屯群众探索出一条“污水-沼气池-田间肥料池-农作物”的清洁水源模式,有的地方采取轮流保洁和党员干部保洁日活动形式,一些边远山区以及交通不便的村屯采取“统一收集、就地分类、综合处理”的方式,取得良好效果。 (陆华勇唐棉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