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港南区木格镇岭塘村李屋屯的李顺喜是岭塘村党支部书记,更是村里“清洁乡村”的带头人。
刚开始,资金短缺,没有垃圾桶,没有转运站,没有保洁员,李顺喜带领村干部率先当起了“代理保洁员”。成立“一组两会”后,他自己首先捐了1000多元,又凭借着各种关系,挨个发动村里经济能人捐款。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总共筹到了2万多元,用于“清洁乡村”工作的开展。
他亲力亲为整治村里环境,发放宣传资料,挨家挨户地动员村民,开户主会、党员代表大会,走进学校发动师生力量,让大家都参与到“清洁乡村”中来……村里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变,让李顺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和理解。
“在李支书的带动下,岭塘村的保洁工作做得很到位,岭塘村的保洁员先后两次被镇里评为‘十佳保洁员’,岭塘村还被评为镇里的清洁乡村先进村屯。”和木格镇人大主席梁敏边走边聊中,记者来到了岭塘村李屋屯。
李屋屯村口有一个大鱼塘,炎炎夏日,波光粼粼的池里,鱼儿不时浮上水面荡起涟漪。眼前的美景让人很难把它与堆积了二十多年垃圾的“垃圾池”联系起来。据了解,这个鱼塘是当时生产队的,面积有2亩多,二十多年来,村民将鱼塘当成垃圾池,把生活垃圾往塘里倒,日积月累,鱼塘散发着恶臭,经过这里的人都连连捂鼻。“垃圾堆满了鱼塘,少说也有一米多深。”梁敏对此记忆犹新。
李顺喜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把鱼塘整治好。说干就干,李顺喜开着自家的后驱车,找来铲车、钩机,号召村干部出钱出力,投入到清理鱼塘的工作中,从早到晚,足足清了十多天。“每天清鱼塘,身上都沾上臭味,被老婆嫌。”李顺喜笑呵呵地说,“不过虽有怨言,但她还是很支持理解我的工作。”李顺喜妻子的包容,给他打了强心针,他更卖力地处理这一池垃圾。那段时间,忙了一天,妻子以为他会在家里歇一下,没想到晚饭过后,李顺喜又接着和村干部开会,连续几天都在讨论“清洁乡村”工作方案。
李顺喜在带领村干部开展清洁村屯环境工作之余,不忘生态环保,动员农资单位回收村民废弃的农药瓶,避免了农药瓶随意丢弃污染水源和田园土壤。
现在,岭塘村建起了7个垃圾池,20多个垃圾桶分布各村屯,5个村屯各安排了一名保洁员,村民逐渐感受到村屯环境的改善。在李顺喜的带动下,大家也渐渐意识到“清洁乡村”工作与自己息息相关。李顺喜为“清洁乡村”工作洒下的汗水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今年,他获得了全市“美丽贵港·清洁乡村”十佳党支部书记荣誉称号。(韦甘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