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凌云县将以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为重点。发展特色经济,力争实现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加大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力度,抓好品种调优和“三田”建设工作。力争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7万亩,实现粮食总产量4.68万吨以上目标;继续巩固优质茶叶基地创建成果和有机茶园建设工作,年内完成1万亩茶园低产改造和5000亩有机茶基地认证工作,进一步加大凌云白毫茶品牌创建力度,力争全年实现干茶产量2500吨,产值7500万元;在现有2.8万亩桑园面积的基础上,引导群众新种桑园1万亩以上,力争年内养蚕1.5万张,实现产值810万元;完成烤烟种植10000亩。产量达到2万担。实现产值1000万元、创税240万元的目标;通过推进“优果工程”建设,重点发展名优特水果及推广实用新技术,逐步形成“一乡一品一基地”的水果种植格局;新种牧草1万亩,配套养牛、羊8000头(只)以上,扩大种草养牛规模;引进水产优良新品种试养和推广1000亩稻田养鱼,力争年内实现肉类总产量1.27万吨、水产品产量505吨、畜牧业产值1.37亿元、水产业产值405万元目标;按照全市“林浆纸”产业发展要求,实施竹子、速生丰产林等工业用材林基地建设项目。完成2万亩竹子、1万亩速生丰产林种植任务;积极筹措资金。搞好生态鱼池和地头水柜的综合利用和普及沼气池建设;抓好生态富民小康示范屯建设,并建设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抓好“整村推进”工程。此外,以实施“农民下山进城入谷工程”为载体,进一步加强贫困人口劳动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力争户均有1人劳务输出,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实施工业立县。特别是澄碧河、布柳河两河流域的梯级电站开发,确保那留一级、那位一级、马王、水源洞等电站竣工发电;新开工那留二级、下甲电站,对坡贴电站扩容等项目建设;完成天龙锰业扩建和田林至凌云、县城至伶站工业集中区110干伏电网建设。
整合资源、加快发展旅游业。充分利用国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百色重点包装北部旅游线路的机遇,继续抓好茶山、水源洞、纳灵洞等精品景点、景区的包装改造,完善和丰富“夜游凌云”旅游项目,充分挖掘凌云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和民间风情,以壮族巫调、凌云汉歌等文化资源为基础,在全县开辟和建设一批“农家乐”旅游项目,把凌云作为避暑庄园、天然氧吧、旅游胜地来包装打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