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阳朔、白沙、兴坪、葡萄4个镇19个村委66个自然村串连一体,起点位于阳朔镇神山,终点位于葡萄镇乌龙村,一条全长51公里的阳朔百里新村示范带,以其独特的产业金橘、独特的“三避”栽培技术,成为桂林展示新农村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
满山金橘穿“冬衣”
“奇怪,山上那些塑料膜盖着的是什么?”2008年12月5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李成玉乘游船从桂林到阳朔途经兴坪景区时,被远处山上有连片塑料膜覆盖的“图案”所吸引。当他得知这是采用“三避”技术打造的金橘园时,非常诧异。随后,他专程考察了阳朔县万亩连片金橘示范带,对果农们创新利用避寒、避雨、避光“三避”技术达到金橘保鲜目的,确保水果增收的做法大为赞赏。
白色薄膜承载“三避”技术,万亩金橘舞动百里新村。人均只有0.2亩水田的阳朔百里新村,过去“吃的是返销粮,住的是破瓦房”,如今通过开山劈岭种植6万多亩金橘,每亩收入超1万元。去年,金橘种植使示范带农民实现人均收入8500元,往日的荒山变成了“金山”。“三避”技术在百里新村金橘种植示范带的普及,不仅使当地农民走上了致富道路,而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百里新村成样板
为了推进百里新村建设,去年以来,阳朔县委、县政府通过政府政策引导、群众主体实践、部门积极参与、社会各界支持,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打造百里新村:开发种果,政府免费提供果苗;房屋立面改造,政府给予200元/米补助;道路硬化,政府提供水泥补助等。
同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使沿线农村经济发展迅速,涌现出白沙镇古板、蕉芭林等5个年人均纯收入超万元的行政村,90%的农户建起了“小青瓦、白粉墙、坡屋面、木花格窗”具有桂北民居风格的小洋楼,村村都有图书室,家家都通水泥路,仅33户村民的龙潭门自然村就拥有小轿车8辆。百里新村70%以上村民建了新房,70%的自然村完成了村道硬化,安装了2000多台太阳能热水器,建设了20个文化室、12个篮球场。目前阳朔县创建新农村建设试点27个,其中23个已通过桂林市验收,有1个村委和2个自然村成了“自治区文明村”,有20个自然村成为桂林市文明卫生村。按照园林式标准进行绿化美化的村庄,有12个成为市、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金橘映红“农家乐”
百里新村走马观花不尽兴,住下细品味才浓。正是基于这个出发点,白沙镇古板村委凉水井村依托地理优势,集资400多万元筹建了集旅游、娱乐、休闲、餐饮为一体的凉水井清泉度假村,实现了农业与旅游的有机结合。
凉水井是一个仅有46户人家不足180人的小山村,种植金橘、搞石材开发是村民的主业。百里新村建成后,如何让游人能住下来,细细品味百里新村的美景,富裕起来的村民开始尝试旅游业。2008年初秋,搞石材开发富裕起来的村民秦试海出资1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以村民自愿入股的办法,一期工程总投资400万元,经过近3个月的建设,集旅游、娱乐、休闲、餐饮为一体的凉水井清泉度假村于当年10月1日对外开张。至今,凉水井清泉度假村已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国内外游客。
车行百里新村,随着盘山公路那上岭下坡的节奏,当车窗外满山遍野的金橘都穿戴着洁白的“冬衣”怀抱一栋栋别墅呈现在你眼前时,那延绵百里的壮观景色,你能不激动吗?陈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