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百色市:创新城乡风貌改造后续管理机制


2010/8/23 11:21:27   来源:右江日报
【字体:  】【颜色: 绿 】 

创新城乡风貌改造后续管理机制 力促改善城乡人居生活环境 
——我市巩固和提升城乡风貌改造成果工作纪实 

  每当人们走进平果县新安镇新安村庄内屯时看到,经过统一规划装修后的白色楼房、整洁宽敞的村道与村后的青山绿水交相辉映。据该村领导介绍 ,过去的庄内屯,垃圾到处堆放,村容较差。现在,道路通了,房子漂亮了,村民们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实施统筹城乡发展、城乡风貌改造工程的丰硕成果。庄内屯群众的感受, 是我市开展城乡风貌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

  根据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城乡风貌改造工作的部署,百色市城乡风貌改造一期工程主要任务为:抓好平百高速公路沿线村镇、右江河谷走廊沿线城镇、村庄的城乡风貌改造,涉及4个县(区)15个乡(镇)64个村(社区),需要改造村屯为191个,其中综合整治型104个村屯,房屋立面改造型87个村屯。经过百色市各级各部门的艰苦努力,城乡风貌改造一期工程按照自治区的目标要求于2009年年底全面完成,使右江百里河谷沿线的村屯彻底改变“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现象,沿线凸显“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碧水红瓦”的壮乡建设风格和地方特色,并改善了村庄人居环境,使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在服务机制创新、基层民主建设方面得到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应。一期城乡风貌改造完成后,我市注重巩固和提升改造成果,在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农民建房管理、宅基地和房产登记办证、环境卫生管理以及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并创新管理模式,形成一套走在广西前列的可行的农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村民自治的模式。

  ——创新环境卫生治理方式,提升乡村生活品位。一是深化垃圾处理模式。我市在实施城乡风貌改造一期工程中,积极探索和实施了县城周边20公里范围内的垃圾“村收、镇运、县处理”的模式,提高乡村环境卫生水平。即各乡(镇)配备至少一辆垃圾清运车,聘请保洁员收集各村的垃圾,由乡(镇)清运到县垃圾处理场;对农户收取每月2—3元的垃圾清运费,作为聘用人员的工资,工资不足部分由县、乡(镇)财政补足。二是成立保洁公司,对农村垃圾收集和处理实施市场化运作。目前田东县已作了初步尝试。

  ——创新和健全管理体制,推进农村社区化管理。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制度,加强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促进了农村社区文体事业得到发展,民主管理得到加强,“农事村办”、“农情乡解”得到不断深化,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如平果县新安镇新安村采取“四议两公开”模式,充分发扬民主,凝聚民心、集中民智,让群众自己议事、自己定事、自己干事、自己管事、自己监督事;田东县平马镇四平村引入“以钱养事”工作机制,对环境卫生和垃圾回收事项,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和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决议,决定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将环境卫生和垃圾回收工作发包。    

  ——深化垃圾处理模式,提升村容村貌品位。随着经济发展加快,城乡生活垃圾越来越多,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为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结合我市城乡风貌改造工作,在右江河谷沿二级路的乡(镇)实行“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方式,取得良好效果。如田阳县在周边五镇城乡风貌改造村屯安排了60多位村级保洁员做好村屯环卫工作,并建立起了农村环境卫生保洁的长效机制,使农村的环境卫生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田东县祥周镇对农村垃圾处理实行市场化运作,通过招标由中标的保洁公司负责对农村垃圾进行收集、清运和处理,收到较好效果。

  ——破解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难题。我市在城乡风貌改造工作中,积极探索并破解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难题。如田阳县百育镇那戈屯结合地形,利用村里污泥塘,规划和建设了面积近10亩的人工生态湿地系统,村庄污水集中排入湿地,通过砂石过滤及通过在湿地内种植芭蕉、刚竹、黄素梅、夹竹桃、茭笋、芦苇、野芋等植物,对村内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并在湿地中和污水出口处建了两个沉淀池,形成两级处理,使污水得到有效净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改变了以往农村村内污水横流的现象,脏、乱、差得到有效治理。

  ——积极探索农村建房管理,严格规范审批程序。为巩固城乡风貌改造成果,促进农村“建新房有新村,建新村有新貌”,我市积极引导农民加强了农村建房管理,成立村屯管理委员会负责改造后的各项管理工作。如田阳县那立屯结合实际制定了《农村建房管理制度》和申请建房流程图,规范了建房管理。同时,为深入探索和总结农村土地流转和房产管理新模式,该屯在百色市率先开展农村土地和房产办证工作,精心组织积极推进。到目前,全屯117户中已有28户完成了有关登记办证工作。通过明确土地权属和房产权属,保护农民合法住宅,促进农村建房规范有序实施,化解并减少群众之间的纠纷矛盾。同时也为下步探索农房抵押融资和上市交易做好准备。

  ——城乡风貌改造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我市利用改造村屯的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因地制宜,把乡村旅游与城乡风貌改造结合起来,做成精品点,连成线,做成片,把整个右江河谷发展成乡村旅游带。把田阳县百育镇那生屯精心打造成具有壮民族风情的生态旅游村,并依托其区位条件、自然环境、花木种植等三大优势,开办集吃、住、休闲于一体的农家乐园,吸引了区内外络绎不绝的游客,成为乡村旅游的新亮点。目前,该屯旅游区内有农家乐经营户12户,其中特色鲜明的有拉坡楼、兰尼蒙、兰晡曼等景点。2009年共接待游客3.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0多万元。平果县于2010年初在新安镇新安村庄内屯引进了平果首家农家乐—壮乡竹语坊,解决了18名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结合农业观光园、林下养殖基地建设,即将引进2至3家农家乐项目,逐步扩大规模,平果县正着力打造新安镇农家乐旅游经济品牌。右江区在四塘镇永靖村外域屯扶持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

  ——实施农家店工程,解决农民购买难问题。我市把城乡风貌改造与发展农家店结合起来,着力推进农家店建设,以供销部门为主导,在每个村屯都设置有代销店,供应农资现代物流产品、农附产品(含种子等)、日用消费品等,切实解决农村购买难的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劳动力,促进农村生产力的提高。    

  今年以来,我市在扎实推进城乡风貌改造一期工程后续管理工作的同时,在一期工程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正在全力推进城乡风貌改造二期工程。( 韦克家  韦 钰)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