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陶化瑶寨换新颜


2006/5/25 8:04:02   来源: 右江日报
【字体:  】【颜色: 绿 】 

    如今,当你走进凌云县伶站瑶族乡陶化瑶族山村时,但见山上山下一排排平顶房或砖瓦房依山而起,家家户户配套有水柜、沼气池、猪圈、生态卫生厕所等基础设施,弯弯曲曲的进村、进屯公路把山山寨寨连接着。每当夜幕降临,盏盏电灯如繁星闪烁,电视机、音响传出优美的旋律……  

    昔日的陶化村除了石头还是石头,资源缺乏,山高路远,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裸露石山上,生产生活条件极为恶劣,属国家级特困村之一。1998年全村年人均有粮仅200公斤,年人均收入300元,全村90%的群众长期生活在温饱线之下,95%的群众居住在简单地用木头和茅草盖起的既低矮又四面通风的茅草房,田地少,生活只依靠在石窝窝地里种些玉米和杂粮,人均不足半亩地,且全是石缝地,房子都是建在乱石堆里,大部分瑶胞每家只有一个用木条铺就的“床”。常年缺粮缺水,加之地处边远,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广大瑶胞没有改变生存意识,到90年代初期仍停留在日出而出,日落而归,出门便爬坡,种地乱撒一窝窝的原始状态,无法摆脱贫穷和愚昧状态,对送子女入学的思想观念淡薄,文化教育相当落后。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如今,全村不仅通路、通电,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年人均有粮达320公斤,年人均收入达到650元,并有40%农户摆脱了贫困,20%的农户走上致富之路。村民们说,这个村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应该感谢广州市及百色市、县、乡各级党委、政府及各单位的真情帮扶。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投资近1000万元将陶化村采取就近安居、异地安居,建成了烟田、平江、那利、高桥、梁上、弄新、小弄洞等7个就地就近安置新村,建筑面积为20200平方米,共解决了全村200户800多人的安置问题,并配套建有沼气池、猪圈、卫生厕所、水柜及人畜饮水工程,新建成两所学校4个教学点,2004年9月办起了全乡第一所瑶族附中,解决了全村适龄儿童入学难的问题。2005年12月27日,随着智能电话的开通,全村终于实现了“六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手机通、智能电话通)、“五有”(有村部、有小学、有附中、有卫生室、有敬老院)、“四配套”(85%农户配套有水柜、沼气池、猪圈、卫生厕所)、“三改变”(住房改变、生产生活条件改变、生活方式改变)等,陶化瑶胞的日子一天天地好起来了。(闭祖宝)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