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5月初平果县委、县政府启动“美丽平果·清洁乡村”活动以来,天蓝、地绿、水净的乡村在该县争先涌现。在7月1日的全县表彰会上,有2个乡镇被评为“美丽乡镇”,10个村屯被评为“最美自然屯”,90个村屯被评为“美丽自然屯”。“村民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那些未能入评“美丽自然屯”的村民见到我们,总要问‘我们做得这么好,为什么评不上?下一次能不能评上?’”该县“美丽办”的工作人员因此有了“美丽麻烦”。
“美丽麻烦”的背后,折射出平果人对“美丽平果·清洁乡村”活动的重视与热情。而这一切,均缘于该县把清洁乡村活动当作民心工程、致富工程来打造。
清洁工程=民心工程,村民成为拥护者
清洁乡村活动刚开始的时候,一些群众并不热心。“谁知道是不是一阵风?”“那些陈年垃圾如山,谁来清理?村里没有垃圾池,谁来建?”……群众疑问诸多。
群众越是有疑问,就越是要从消除疑问做起。该县果化镇挂村工作队为打开清洁乡村工程局面绞尽脑汁:通过联系该镇龙色村龙东籍成功人士卢杰为家乡捐资40万元,给屯里统一配备了清洁工具,建造了1座垃圾堆放池,购买了30个垃圾桶,配备了垃圾收集运输车1辆,建设280平方米停车场1个,硬化屯内道路1000米,建设进屯绿化带480米,给屯内各条道路安装了路灯,建设2个300平方米游泳池,新建娱乐文化活动室、办公室310平方米,娱乐活动广场、篮球场共390平方米,并配备滑梯等娱乐文体活动设施。这一系列举措使龙东屯立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不由翘指称赞:这活动还真是做到家了!
清洁工程等于民心工程,村民拍手赞成,并自愿参与到清洁乡村活动中来。如马头镇那塘村板新屯,群众经常聚在一起,用嘹歌表达他们对“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支持,大家纷纷表示将从自身做起,为活动尽一份微薄之力。该屯屯长陆善宁说:“我们屯家家户户都通过对联来表达自己的决心,如:一把扫把清家园,两头肥猪庆家园。横批:清洁家园。我们一定要成为美丽村屯,为美丽广西出力。”现在,该屯每户都划分了自己的责任片区,公共部分一周扫一次。全屯群众还集资2万元改善污水排放,拆除危房,进行路面硬化和绿化,屯里顿时变了个模样。
清洁工程=致富工程,村民成为实践者
该县“美丽自然屯”评选办法中有这样一条评分细则:有40~50亩连片的甘蔗、西瓜、桑蚕养殖等固定产业的村屯在评选当中可以加3~5分,而单靠种植传统粮食作物的村屯则不能享受加分。“这样的评分有利于鼓励群众进行规模化的产业种养,把清洁乡村活动当作致富工程,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该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的介绍,让记者对“美丽平果·清洁乡村”活动有了更深一步地认识。
在该县坡造镇敬村,3000亩观赏荷花让游客流连忘返。看荷叶、赏荷花、观莲蓬,每天都有不同美景,每时都让人心醉。“游客多的时候每天有3000多人,少的时候每天也有500多人。”敬村党支部书记陆造革说,村民租地给外地老板种荷花,每亩每年有600元的租金收入,在开发荷花旅游中,通过务工、经营农家乐,仅此一项,全村年人均增收可达1200元。“村道和荷塘里的行人布道都很干净,和这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真是般配啊。”一名游客边说边拍照,听得陆造革心里甜滋滋的。“村里人除了自觉清理游客丢的垃圾,还清扫门前屋后,不让垃圾破坏了荷塘美景。”陆造革说,敬村有560多户2700多人,村里的垃圾实行统一收运,荷花池的步道有专门人员清扫,以保持清洁美丽。每每看到有游客乱扔垃圾,村民还会上前制止,村民都把活动当成了自己份内的事。
该县新安镇汤那村,连片1000亩火龙果种植让村民对增收无限期望。据该镇镇长廖忠灵介绍,镇里现在种植火龙果面积4000亩,霸王花品改火龙果面积1000亩,火龙果成熟时老板上门收购,红心火龙果收购价6~8元/斤,而长在石头缝上的由霸王花品改的火龙果,收购价达20元/斤。“火龙果种植是一个美丽、浪漫的增收产业,使用化肥、农药不多,尤其适合在清洁乡村活动中打造。”廖忠灵表示,清洁家园,垃圾不落地;清洁田园,农药化肥不入土;清洁水源,地表水、地下水不受污染……全方位的环保实践可以让乡村水更清,山更绿,路更洁,村更美。而培育原生态精品农业,两年内全面限制合成化肥、农药、激素、添加剂的使用,就是该镇推进清洁乡村活动建设的重要一环。“产业增收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我们把活动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群众不仅可以成为宣传者,还可以成为实践者。他们在生产当中,自觉少用合成化肥、农药、激素、添加剂,对清洁乡村、保持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廖忠灵说,目前该镇已建立27余个原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出了林下养鸡、土鸡蛋、火龙果、霸龙果(火龙果嫁接霸王花产出的火龙果)等一批原生态农产品。
在群众的支持与呵护下,“美丽新安”跃然而出。青山绿水为新安农家乐和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增添了无穷魅力,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来到新安”游山玩水“。群众通过开办农家乐、出售原生态产品等增收致富,在清洁乡村活动中实现了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