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真情帮扶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凌云县开展“美丽凌云·清洁乡村”活动系列报道
2013/12/3 11:04:14   来源:右江日报
【字体:  】【颜色: 绿 】 

    近日,笔者一行来到凌云县伶站瑶族乡均亭村那力屯,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漂亮的小洋楼,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通往各家各户道路两旁的杂草不见了;村部办公楼旧貌换了新颜,门前悬挂的银色不锈钢牌匾熠熠生辉;不远处的文化计生综合办公楼前,操场上以往周边群众堆放的柴草、杂物没了踪影,篮球场上几位青年小伙正打着篮球,小朋友们在一旁追逐嬉戏,欢快惬意……这是该乡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以来村屯发生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启动后不久,5月,市人民医院就选派了3名工作人员进驻伶站瑶族乡均亭、袍亭、伶兴3个村挂点帮扶指导清洁乡村活动开展。“我们刚驻村时群众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是垃圾乱扔、污水乱倒、柴草乱垛、畜禽乱跑、粪便乱排。” 市医院挂点干部许晋宁说道。

  为彻底改变驻村环境“脏、乱、差”状况,市医院党委书记李廷阳、院长黄维军亲自带队多次深入均亭、袍亭、伶兴3个挂点村开展工作调研。经过摸底,工作组发现,当地存在的各种环境卫生问题,首先是群众的思想意识跟不上,经常会有这种情况:你从巷子那头打扫卫生刚到这头,那边又有群众把垃圾扔在了地上;还有就是群众参与清洁乡村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各级领导干部下到村屯与群众一起打扫卫生时,部分群众却在一旁袖手旁观,更有甚者还在一旁说风凉话;再次就是绝大多数村屯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屯内没有健全的排污设施、没有垃圾桶、没有垃圾池。

  “要改变现状,首先得改变群众的思想观念。”李廷阳说道。市医院领导要求驻村蹲点干部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除了身体力行、身先士卒,还要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于是工作队员每天进村入户做群众思想工作,白天主人不在晚上去,晴天不在雨天去,通过与群众交朋友,坐在一条板凳上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反复耐心地做工作,最终很多群众都被工作队员的执着和热情所感动。那些之前认为搞卫生没有多大意义的群众思想观念也开始有了转变,他们主动拿起扫帚打扫房前屋后的卫生、扛起铁锹跟大伙一起到村头清理陈年垃圾、教育小孩不要随手乱扔垃圾……

  在群众思想意识有了较大转变的基础上,工作队员趁热打铁召集村组干和村民代表进行商讨,为驻地各村组制定了《村屯环境卫生公约》。实行群众“门前三包”责任制,公共道路分片包干到各小组;推行村组干、党员值日制度,对屯里的环境卫生状况每天进行监督检查;联合各驻村小学,广泛开展 “小手拉大手,清洁乡村齐动手”活动,让学生将《致家长的一封信》送达家长,并由他们引导、监督大人们讲究卫生,共建美好家园。

  在均亭村,市医院挂点干部周廷龙指着沿路的一排垃圾池说道:“这10多个垃圾池都是我们下来以后才新建的,原来群众图方便,把垃圾拿到路边随手就扔,这样一来日积月累,臭气熏天,过往车辆如果开窗都会闻到一股恶臭味;后来我院组织几十名干部职工多次下到屯里与群众一起清理,目前所有陈年垃圾已清运完毕,个别群众还主动在这些地方种上树苗或开垦出来种植蔬菜,现在既干净又平整,还产生了经济效益呢。”

  据了解,市医院挂点帮扶指导伶站瑶族乡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以来,共投入了3.8万元为均亭、袍亭、伶兴3个村33个屯各修建了1个垃圾池,购买了1200只垃圾桶、铲子和扫把等一批清洁工具发放到各家各户,为挂点每个村各制作了一个不锈钢宣传栏,投入500人次参与打扫清洁卫生和清运垃圾,在3个挂点村张贴标语200余条,拉挂横幅50多条,树立固定宣传牌10块,发放《致村民的一封信》近2000份。“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伶站瑶族乡清洁乡村活动的支持力度,在经费、物资等方面给予大力帮扶,通过向挂点联系村屯群众发放爱心卫生包、进村入屯开展义诊活动等,不断提高群众的卫生意识。”黄维军表示。

  今年9月,在凌云县开展的“清洁乡村”表彰评比活动中,均亭村那力屯荣获了该县第一批“美丽清洁示范屯”荣誉称号,如今在那力屯提起清洁乡村活动的开展,群众对市医院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要是没有市医院的大力帮扶和驻村指导,我们这个寨子不会变得这么漂亮整洁,真是太感谢市医院的领导干部了!”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