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记者到地处中越边境的那坡县采访,了解到这个县近年来大力发展以沼气池建设为“龙头”的农村循环经济,取得了良好成果,目前,全县已建成沼气池3.6万多座,入户率达86%。
在百合乡那乐村那乐屯村委副主任黄关勇家里,记者喝着用沼气烧的开水沏的热茶,与他攀谈起来:
记者:“现在你们沼气池的建设怎么样呢?”
黄关勇:“我们这个屯是户户有沼气,68户有79座,最多的一户有两座。”
记者:“这些沼气是什么时候建起来的?”
黄关勇:“从2003年开始。”
黄关勇告诉记者,用上沼气以后,每天每户可节约柴火大约七八十公斤,不仅山青水秀,野生动物逐渐增多起来,而且,大家养的猪都关在圈里,屯里屯外干净多了。他们还在村子边建起了一个养牛小区,把整个屯养的120多头牛全都集中在一起,晚上由专人看守,解决了牛粪到处撒的问题。
在德隆乡团结村坡笨屯移民新村,记者看到,新村成行成排,房后还建有沼气池。村委副主任梁庭泽介绍说,建沼气池以后,不仅省柴省工,还减少了化肥用量。
“建了沼气把猪牛粪渣拿去种菜、淋菜,减少好多的化肥。一个是省了打柴的时间,时间多出来了可以用来发展生产。发展生产,去搞副业,出去打工或者搞点生意。”
团结村移民新村距县城不算远,村民们利用这一便利条件,大力发展蔬菜种植,用沼液施肥,种出的菜特别受欢迎,供不应求。虽然建移民新村政府只补助建一层楼的钱,但超过80%的村民靠种菜收入和其它经营收入建起了多层楼房。
陪同记者采访的那坡县沼气池建设办公室副主任许平金说,为了建设好沼气池,那坡县采取了几条主要措施:
“第一个是加强领导,县领导、四家班子联系乡镇,各部门包村,乡镇干部包到户,责任明确到个人;第二个是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第三个就是制定奖励措施;第四是加强督促检查,县主要领导亲自对沼气池建设督促检查。”
目前那坡县已建成的3万多座沼气池,一年可节约柴草约2万吨,折合有机肥250吨,相当于保护1.6万多公顷的森林资源。建设沼气池几年来,不仅有效改善了农村面貌,森林覆盖率也从过去43%提高到现在的57%,全县退耕还林土地面积达7300多公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