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家园如画里 人来鸟不惊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百色走笔之八
2007/1/19 11:03:32   来源:右江日报
【字体:  】【颜色: 绿 】 

    人民富庶,水绿天蓝,瓜果飘香,人人欢笑。这并非古代文人描绘的“桃花源”。当前,百色在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百色的进程中,这样的景象比比皆是。
 
    创生态村旧貌换新颜

    “门前喜雀叫,必有贵客到;水清竹绿茶叶新,进家时笑逐颜开,感谢党的领导好……”这是百色人赞美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山歌。

    近年来,百色市全面推进农村能源建设和生态家园工程,以“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以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完善生态环境安全预测、预报系统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打造生态文化体系,大大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面貌。文明生态村建设,一开始就坚持从百色农村的实际出发,选择了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脏乱差问题作为突破口。1998年以来,百色市每年从财政拿出一定资金作为建设沼气池配套经费,并采取上级支持一点、地方财政投入一点、农民自筹投入一点的办法筹措资金,建垃圾箱、沼气池,硬化道路,植树种草,这一系列措施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近日,记者在田阳县百育镇那藏屯等文明生态村看到,群众的人居环境都有了很大改善,村道通畅、环境整洁、清风扑面。到2006年底,我市已在农村推广节柴灶累计70多万户,约占总户数的90.2%,累计建沼气池约33万座, 占总农户数的55%。

    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核心是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市各县(区)、各乡村结合实际,把创建活动与调整种养结构、发展庭院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等紧密结合起来,创造出很多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新招术、新门道。许多农民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大种荔枝、龙眼、芒果等热带经济作物,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模式,如田东县思林村“沼气+养猪+经济作物”的小庭院大产业模式、右江区保安村“文明生态村+科技村”模式、靖西县发展烤烟和中草药等山区特色经济的“文明生态村+专业村”模式等等。目前,许多文明生态村已经成为农家乐的旅游景点。据不完全统计,自创建文明生态村以来,先后有来自美国、英国等国家以及北京、广东等省地的6万多名中外游客到文明生态村参观。

    绿色经济生态循环

    近日,从百色城慕名到右江区四塘镇那利屯的黄大叔,怎么也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是真的。几年前低矮的寨子,如今被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公寓楼、小洋房所代替,四通八达的马路贯通屯里寨外,屯里还建起了休闲娱乐场所,石桌石凳齐全,一张张笑脸,洋溢着富足和美满。这是百色市创建“生态百色”的一个缩影。

    几年来,该市将封山育林和生态移民,中小城镇建设与移民搬迁结合起来,通过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实现绿色经济生态循环。仅2001至2002年底,全市封山禁牧面积就达360万亩,生态移民10万人。尤其是2003年4月正式启动“农民下山进城入谷工程”后,通过劳务输出和异地安置,引导农民到区内外城镇、右江河谷落户就业,有效地转移石山区的农村劳力,减轻了石山区的生态压力,改善了石山生态环境。目前,全市下山进城入谷工程累计转移劳动力达78.68万人,每年劳务纯收入达32亿元。如隆林各族自治县者浪乡播立村播立屯有农户51户245人,因过度毁林开荒,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河水常年浑浊,村民就是找一口干净的水井也难。该乡党委、政府树立“以林助富,靠水兴屯”的发展思路发动群众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目前,该屯的生态造林总面积达3000余亩,以八角、毛竹、杉树、板栗、柑果等高产经济林木为主,部分生态林已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山变绿了,水变清了,特丽洁纯净水厂落户该屯,年产量8万桶,安排就业人员近30人。田阳县五村乡大路村人均种竹5.6亩,全村竹子面积达6400多亩。村民通过间伐竹子出售、搞竹编加工,全村人均种竹收入1400多元,全村243户农户有217户盖起了楼房,成为远近闻名的竹子村。

    建设森林山水生态城市

    百色市以资源保护和可再生资源的恢复、发展为重点,切实搞好自然资源的保护、建设和开发利用,努力建设森林山水生态城市。为此,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多渠道筹集资金,突出抓好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营造林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共投入石漠化治理资金1323.1多万元,其中自治区林业局拨给石漠化治理试点经费778.1多万元,林业部门投入100多万元,地方财政、扶贫开发办投入100多万元。田东、平果、德保、靖西、凌云等5个县还得到爱德基金会无偿资助345万元,用于石山任豆树种植。据统计,2001至2005年,全市累计完成植树造林面积159573.3公顷。2006年,全市荒山造林23333.3公顷。平果县在新安至果化山营,果化至天等,城关至四塘,太平至旧城四条石山造林绿化带各建立连片1000亩以上的示范点;田阳县把省道那坡至坡洪段作为石山区多树种立体种植示范线,把县道坡洪至洞靖作为竹子带示范线,把洞靖至桥业作为任豆树带示范线等石山封山示范区,并取得明显成效。

    百色市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开展石漠化治理100万亩,土山石山累计封山育林成效面积达到1800万亩;加大沼气池建设力度,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建沼气池累计达50.2万座,农村沼气入户率达到64.9%。一个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充满现代气息的生态百色,离你、离我正越来越近! (记者 王玉华) 

                                着力推进“生态百色”建设(短评)

    建设“生态百色”,其核心是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目前,百色很多资源仍处在待开发的状态,所以建设“生态百色”,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环境质量的改善为前提,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统筹规划,实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环境建设基本适应百色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就一个既有发达的生产力,又保持蓝天碧水、山川秀美的百色。要成为生态城市,就必须下真功夫实施生态建设,找准切入点全面推进。我们要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培养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为重点,推进生态经济、生态产业体系建设。要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森林保护和恢复,大力发展生态林、经济林等,提高森林覆盖率。要依法治理工业污染,正确处理好城镇建设与生态建设、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提高准入“门槛”,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要加强环境综合整治,严肃查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加快建立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这样建设“生态百色”,就可以取得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三丰收,一个山川秀美、物阜民丰的百色就会早日成为现实。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