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刘正东在凌云就新农村建设调研时强调因地制宜走适合当地实际路子


2007/1/23 16:48:22   来源:右江日报
【字体:  】【颜色: 绿 】 
    大石山区的村屯能不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建立新农村?这是百色市市长刘正东十分关注的问题。1月21日,是星期天。刘正东轻车简从深入到凌云县泗城镇陇雅村,详细了解新农村建设情况和目前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他在调研中强调,推进新农村建设,不要搞一刀切、一种模式,要探索多种形式的建设模式,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走适合当地发展实际的路子。市财政局、农业局领导随同调研。

    车子驶进陇雅村地界,但见山高岭峻,峰峦叠嶂,一条条山区公路似带子在山间缠绕,通到屯里。在陇堆屯,一栋栋新房耸立,宛如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陇雅村党支部书记吴天来说,1995年以前,陇雅村在凌云县是穷得出了名的,全村42个自然屯,年人均有粮100公斤,人均纯收入244元,贫困率高达80%。吃都吃不饱,更别说拿钱来盖房子、修公路了。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陇雅村掀起了扶贫攻坚大会战的热潮,因地制宜,种桑养蚕,种植中草药和发展养殖业,不断拉长产业链,使群众走上了致富路。

    当天下午,刘正东一行来到陇堆屯调研。一进入屯口,一股建设新农村的热潮迎面扑来:通屯公路上,挖掘机正在紧张作业,群众正在拓宽路面;屯里,村民有的在修环屯道路,有的正建新房……刘正东在吴天来的引领下,来到村民杨晨英、吴长松、吴长兴家,走厅堂、下厨房,进猪舍、入蚕房,了解群众过去一年来的收成和今年的打算。当刘正东走进村民杨晨英家的猪舍时,杨晨英正在给猪喂食。看见有生人进来,杨晨英连忙摆手:“莫进来,莫进来,今早刚杀年猪,地板脏得很。”“不碍事,不碍事。”刘正东一边说着一边朝着杨晨英走去。“老人家,杀了多少头年猪?”刘正东问。“杀了5头,现在栏里还有5头,4头小,1头大。”杨晨英答道。“杀那么多猪,肉拿出去卖不?”刘正东又问。“不卖,都是自己吃。”看到周围的人好像有些不解,杨晨英连忙解释,“现在生活好了,多吃一点肉。”她的一句话,引得周围的人一阵笑。杨晨英今年60岁,她的老伴和儿子都在凌云县城一家公司上班,她几年前也跟老伴到县城生活。去年听到村里种桑养蚕赚钱,她一个人回到陇堆屯种桑养蚕,又养猪。赚了钱,她建起了二层猪舍和蚕房,底下一层养猪,上面一层养蚕。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陇堆屯由屯里统一划地、统一规划,各家出资投劳建立猪舍、蚕房,实现了人蚕分居、人畜分居。刘正东听后高兴地说,这样做很好,既卫生,又让村容村貌整洁起来。在吴长松、吴长兴家,当看到他们家里的摆设几乎和城里的差不多时,刘正东说,安居乐业是群众的最大企盼,没有安居难以乐业,建设新村,要树立城镇化的理念,通过建设新村让农村群众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离开几个村民家,刘正东又来到村中和村前的地里,了解新村建设和桑树冬发情况。吴天来说,近年来,陇雅村扎实推进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种桑养蚕,全村种桑2500亩,平均亩产值达2000多元。目前,陇雅村已形成山上有药材、山腰有果树、山下有桑树、户户有主业、屯屯有支柱的发展格局。刘正东说,路子是人走出来的。陇雅的发展实践证明,地处大石山区的村屯也能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经验值得推广,做法给人启发。刘正东希望陇雅村不断壮大产业,抓好农民技术培训,提升党支部战斗力,完善村规民约,倡导文明乡风,把陇雅打造成大石山区新农村的典型。

    刘正东在调研中强调,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这个人必须是个能人,有致富本领;同时要有好的精神境界,愿意带领群众致富。二是要有一个好的支部。支部有没有凝聚力、战斗力,关键在党员。基层党员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增强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要把党员先进性体现在带领群众发家致富上,把党员为民做事量化在修路、发展生产等具体事情上。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全民的创业活力,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局面。要民主建村,多听群众的意见,领导越尊重群众,群众就越尊重你。三是要有一个好的路子。中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是基础问题。没有生产的发展,修路、架桥、盖新房都无从谈起。生产发展,关键在产业。要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发展实际的路子,以产业富民、富村。(记者 赵新伟)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