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每年种田我家仅抽水费用就得花500多元,我相信,这条水渠搞好以后,这笔钱就可以省下来了。”果巴村村民陆有好对笔者这样说。近日,笔者到那坡县坡荷乡果巴村采访时看到,尽管天下着蒙蒙细雨,但该村100多名男女老少正在有条不紊地修建渠道。
该乡党委书记朱宁波告诉笔者,果巴村这条水渠总长560米,修建好后,既可以在雨季期间把山洪水引入果巴一库,又可以在干旱季节引水灌溉,这样使该村近800多亩的稻田遇到旱涝均有收成。到目前,全村群众已投入2154个工日,水渠已基本完工。水渠修好后,每年可为群众节约抽水费用4万多元。
据了解,果巴村共有旱田1000多亩,以前,因为没有灌溉渠道,每年种田时要等到雨季来临时,靠望天水才能插秧苗,若雨水姗姗来迟,就得采取4级递次抽灌,每小时抽水的费用为30元。全村每年有近400亩的稻田因为没有水而改种玉米。
为解决这一问题,今年一开春,该乡党委、政府就组织全村群众到田间地头修建水渠。为加快水渠建成,该村回家过年的200名外出务工青年主动留下,帮助村里修建好水渠后才外出。“以往每到耕田的时候,每家至少要出动3至5人才行,1人负责耙田,2至3人负责拦水、引水。再说,每年耙田时,因水不够供应,争水的纠纷也较多,每年不少于30起,让乡村干部疲于调解。现在新修建的这条水渠完全能满足全村旱田灌溉的需要,以后因争水耙田而发生的纠纷会大大减少的。”一位姓黄的村民深有感触地说。(陆治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