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清洁工程”实施以来,全市上下联动,全民参与,收到了令人振奋的成果:大街上乱搭、乱盖、乱扔、乱贴、乱挂的“五乱”现象没有了,占道经营阻塞交通的现状不见了。但一些小巷小道、胡同拐角地段因权属责属不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三不管卫生“死角”。针对这一情况,各地纷纷出台了“门前三包”,领导、单位包区包段的责任制度,可因为监管不力、监督不够等原因,卫生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卫生“死角”成了让人头疼的大难题。在整治“死角”问题上,隆林各族自治县充分发挥了媒体监督作用,在县有线电视台新闻联播时段开设“实施清洁工程,建设美好家园”专栏,电视台记者把当天拍摄到的不良卫生场景,在电视上曝光,这一举措收到了立竿见影的良好效果。
医道就讲究一个“对症下药”。清洁工程中如“死角”一类顽疾看似复杂,但真要静下心来从“病理”方面去研究“病根”之所在,然后施以“刮骨疗毒”、“阑尾切除”等外科手术或“内服外敷”、“重疾慢治”等治疗手段,对症开方下药,方可彻底治愈。在此也让笔者做一回“实习大夫”,为卫生“死角”症把一回脉开一次方吧:卫生“死角”的存在缘于人的意识。现实生活中,往往就有些人个人卫生意识强而公共卫生意识淡漠。生活垃圾自然不能留在家里,但也不能拿到别人的家门口,基于没有公共垃圾场、垃圾桶距离远及惰性等主观、客观方面的因素,找一个最近又不至于受别人指责的地方扔掉就成了他们的首选。国人或许是因为受道家“无为”思想影响太深的缘故,不少人“只管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只要人家不把垃圾倒在自家门前,何必去管他人闲事?有的人尽管也洁身自好,自己不乱倒乱扔,但绝不出面干涉那些乱倒乱扔的人。俗话说:十人弄净不敌一人弄脏。更何况还没有那么多自觉“弄净”的人,卫生“死角”自然而然就形成了。病因源于人的思想意识,开方子下药也得针对人的思想意识。“门前三包”就应了“各人自扫门前雪”——靠谱;“三不管”之地就应该明确属地责任,单位包区包段——对头。责任范围明确了,看谁还能相互扯皮相互推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得制定一套有约束力的长效机制和操作性强的处罚条例,看看有几个人是甘愿受罚的?再者,人都比较看重自己的面子,怕揭短。因此,给“死角”曝光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阴暗的地方容易霉变,衣橱里的衣物是需要定期搬到太阳底下暴晒的。“死角”是见不着阳光的,是腐败的滋生之源,把见不得阳光的东西暴露在阳光下,既可以预防霉变,又可以制止病毒的扩散,给“死角”曝光,不失为防治兼顾的好举错。
为曝光“死角”叫好! (吴俸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