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创建“右江百里文明河谷”进程中,平果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导,妥善处理继承与发展、局部与整体、形式与内容等关系,拓宽思维,大胆创新,采取“五结合”的方法,推动创建活动不断深入发展。
与“城乡清洁工程”相结合,扮靓城乡面貌。平果县以“城乡清洁工程”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全力扮靓城乡面貌,打造宜居环境。针对城乡存在的脏、乱、差现象,大力整治“五乱”现象,通过采取划分责任区域、推行责任问责制、加大监督力度、实行红黄牌警告制、有偿清运垃圾等措施,有力遏制了“五乱”现象的发生。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城市“五化”(净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建设力度,使县城硬化面积达11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亮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
该县还加强对城乡建设的规划。按照“布局优化、住宅美化、道路硬化、四旁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的要求对全县村屯进行规划,不断改变农村居住环境。同时加大河谷走廊城镇带群平果段的旧房改造工作,按照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的原则对136户222间旧房进行改造,目前已全面完成。
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倾心关爱留守儿童。9月15日,新安镇未成年人活动中心特别热闹,一群孩子玩兴正浓,他们有的在制作模型,有的在下棋,有的在打球,有的正在津津有味地看书。活动中心负责人小许告诉笔者:“这些孩子大部分是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每到周末,这里就成了他们的天堂。”一个孩子对笔者说:“这里有书看有东西玩,我几乎天天来。”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平果县的“留守儿童”日渐增多。这些“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家长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完成、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自我保护意识差等问题。深化创建“右江百里文明河谷”工作开始后,该县积极探索农村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新路子,以宣传文化站为主阵地,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如新安镇共有未成年人7816人,其中“留守儿童”2030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关心支持下,该镇以宣传文化站为依托,整合文化资源,创建了平果县第一所农村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中心,设立“留守儿童”活动室,通过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健全校外辅导员制度、开辟未成年人书屋、开设儿童心理辅导讲座、组织儿童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开通亲情电话连线、发放亲情温馨卡等一系列措施,为农村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如今他们也像城市的孩子那样在丰富的课外文化生活中,陶冶情操,不断增长知识和见识。到目前,全镇未成年人及“留守儿童”到该中心参加各类活动的人数达1000多人(次)。
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培养新农民。该县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大力实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培养新农民,打造新农村。目前,河谷3个乡镇已建成马头的布夭和百弄、新安的下甫等6个新农村示范点。积极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不少农民通过学技能,掌握到一至两门实用技术,成为当地会管理、懂经营的经济能人。如马头镇百弄新村的农华勇就是一个例子。有着大专文化的他抛弃“等、靠、要”思想,在镇党委的支持引导下,组织村屯骨干、经济能人组建村屯建筑队,外出承包工程建设项目;同时积极引导当地群众,利用政府征地给予的补偿款投入到购买汽车、方拖等机械运输工具,组建建筑队、运输队。目前,该屯从事三产的农民达98%,家庭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富裕后的农华勇并不满足现状,他决心带领村民改变居住环境,进一步提高村屯品味,为此,他自费带领群众到桂林等地参观考察,还请来外地规划设计院做好新村规划建设,组织本屯群众筹措资金1500万元,硬化道路3公里、改善水网、电网1480米,建设别墅53栋,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中的亮丽风景。生活环境改变后,农华勇又想到一条全新的发展思路,那就是将70亩的三产用地以入股或出租的形式用来发展生产、经营性项目,壮大集体经济,目前,已有投资160万元的平果涛威汽车销售公司和6家汽车修配中心以及占地70亩的阳光国际商贸城落户百弄。如今的百弄新村,环境优雅,商贸繁华,成为集休闲、旅游、商贸为一体的热闹场所。
与工业化相结合,把文明河谷变成富裕河谷。平果县不拘泥于形式,大胆创新思维,在加快河谷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河谷工业,变文明河谷为富裕河谷。科学规划河谷产业布局,依托国家重点骨干企业中铝广西分公司,大力发展铝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借铝兴平”。2001年7月创建平果工业区,以园区为载体打造“铝”特色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初步形成了以铝产业园、轻工业园和重工业园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同时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出台优惠办法、提高服务水平等措施,使平果工业区成为承接东部产业大转移的重要基地、带动全县工业发展的龙头。目前,平果工业园入园项目累计18个,项目总投资30.4亿元,其中从广东、福建、香港等地转移来的企业有9家,总投资28.5亿元,占园区总投资的93.75%。今年4月25日至27日在该县召开的桂台(平果)经贸合作交流会,共签订12个项目,总投资额达30.7亿元,进一步壮大了工业园区经济。2006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0多亿元,利税1.68亿元,平果工业园区已成为平果乃至百色市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也是广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洼地”。目前全县共有6000多名群众在此就业。河谷农民还根据生产生活需要,大力发展“园边经济”,走上富裕道路。新安镇布思村位于平果县城以西南百二级公路旁,与平果江南工业区隔路相望。2001年江南工业区建成后,该村群众围绕工业区生产生活需要,通过发展运输业、饮食业、修理业、房屋出租等,生活日渐富裕。目前,全村农用拖拉机从工业区建成前的30多辆发展到目前的130多辆。该村村主任黄福全根据工业区部分职工希望有更自由空间的需求,在建房时专门设计适合单身或已婚夫妇入住的单门小房间,颇受企业职工欢迎,他家共外租6个单间,每间70—110元不等,这样,每月的房租收入可达650元。
与文化建设相结合,构造农村三级文化网络。该县针对农村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现实问题,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形成镇——村(屯)——农户三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目前,全县共建乡(镇)宣传文化站9个,全县176个行政村都建有宣传文化室,全县农民宣传文化中心户覆盖率达53%。各乡(镇)充分利用这个网络,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法律知识培训班、电脑知识培训班等共326期,培训村干、农村党员、群众达29037人次。农村文化网络成为群众学科学、学技术的好场所。(潘 德 王 剀 黄小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