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我区建设系统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围绕富民兴桂新跨越的目标,把推进城镇化和发展县域经济结合起来,整顿建筑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抓好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建设事业总体上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
[城镇规划和管理]2004年全区建设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规划的龙头作用,城镇规划修编工作和规划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完成了《广西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年)》最后的补充、修改和完善工作。并上报建设部,建设部已上报国务院待批。全区90个市县基本完成了第二轮总体规划的修编,其中86个经法定程序批准实施。梧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获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实施;南宁、柳州、贺州、河池、百色、来宾、崇左、岑溪、凭祥等城市的总体规划已经厅际联席会议评审通过,正在进一步修改准备报批;北海、钦州、防城港、合山、东兴、北流等城市正在组织修编;全区69个县城中,兴安、龙胜、博白、平南、容县、陆川等县城的新一轮总体规划已经批复实施,另有34个县城总体规划已修编完成,正在报批。推进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厅在征求有关委、厅、局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关于深化我区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代拟稿),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待批。同时,建设厅牵头起草的《关于充分利用农林场国有土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意见》已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以桂政发〔2004〕25号文正式颁布。根据国家六部委关于全国重点镇制定工作方案的要求和建设厅《关于加快小康示范镇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了《小康示范镇规划编制方案》,指导各小康示范镇、全国重点镇结合自身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出推进本镇建设与发展的工作方案,抓好小康示范镇规划编制修编工作。根据陆兵主席、张文学副主席等自治区领导的指示精神,代自治区人民政府起草了《关于加快重点镇发展的若干规定》,并按程序报批。建设厅在认真调查、反复对比的基础上,从22个小康示范镇中选出六景镇(工业型)、雒容镇(城市辐射型)、溶江镇(农业产业化型)、企沙镇(边境贸易型)、山口镇(市场带动型)5个特色镇进行重点指导和扶持,向这五个镇派驻了工作组,着重指导和协助小康示范镇加强规划建设管理,招商引资,落实有关政策等工作。建立小康示范镇城镇建设项目库。根据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桂发〔2004〕19号)通知精神,2004年6月4日至7日,建设厅厅长宋继东率队赴河池天峨县,与天峨县四大班子领导及有关部门共商发展大计,初步确定了对天峨县的帮扶方式,以及具体的帮扶内容,并在城镇规划、城镇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以及招商引资等方面,协助天峨县经济建设发展。
[城镇设施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镇功能和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是2004年全区建设事业呈现的亮点之一。2004年全区建设经济主要指标强劲增长,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县城以上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15.5亿元,增长15.79%。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92.7亿元,增长37.1%。建筑业完成产值490亿元,增长13.5%;完成增加值243.4亿元,增长25.43%,占GDP的7.33%。自治区重点工程完成投资254.8亿元,增长54.5%。一大批贴近群众需求的城建项目相继实施,县城以上城市市政基础设施主要指标增幅明显,其中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增长11.82%、供水能力增长4.78%、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3.65个百分点、人均道路和公共绿地面积分别增长了2.86%、2.18%。
[城镇建设管理]继续开展“南珠杯”竞赛活动,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为做好2004年“南珠杯”竞赛活动的基础性工作,印发了《关于修订第五届“南珠杯”竞赛检查评比标准的通知》,组织有关部门对新一届“南珠杯”竞赛考核标准进行修订并已基本完成。4月,组织4个检查组对全区24个市县进行了暗访检查,并向当地反馈了检查情况及整改意见,促进了各地“南珠杯”竞赛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区各地城镇管理水平再上台阶。南宁市进入实施城市建设管理“136”目标第三年,也是迎接“南博会”的第一年,建设大南宁、服务南博会热情高涨,预计全年投入城市建设资金120多亿元,改造300条小街小巷,建设50座星级厕所,改造8个道路交叉路口,实施中兴、白沙、清川等三座大桥的亮化工程;全面实施“穿衣戴帽”工程,加强市容景观环境整治;柳州市三项城市管理制度先后出台,城市管理逐步向规范化、长效化迈进;桂林市突出抓好百里生态小康文明长廊建设、喀斯特生态博览、城北地下管网、苏桥工业区、高新区“一区多园”等专项规划编制,百条小街小巷改造工程、雁山、琴潭新区市政设施,以及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集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梧州市“路平灯亮渠通”初步解决,“一年小变,两年中变,三年大变”的城市建设目标快速推进;玉林市以增强城市功能、营造优美的城市环境为目标,抓好城市建设“135工程”,推进“玉贵走廊”城镇化建设;贵港市注意抓好报建审批、批后管理、查处违法建设行为;贺州市以“两年一小变”为目标,实施贺州大道拓宽工程、建设路改造工程,平安东路等三条道路建成通车,垃圾和污水处理厂、小商品市场、粮油市场等相继开工建设。河池市中心城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基本完成,民族图书馆等一批重要的标志性工程相继开工建设,总投资超6亿元。来宾市村镇建设管理机构进一步健全,全市新成立乡镇级村镇建设管理站(所)18个,城建监察队6个;百色市右江河谷三县一区“穿衣戴帽”工程初见成效。平果县以旧房改造、住宅小区开发作为改善县容镇貌的重要手段,全年投资近3亿元,新建3个住宅小区。
[城镇化进程]全区城镇化保持健康发展态势,推进城镇化的动力机制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综合指导作用增强,南宁、柳州、桂林等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市政设施和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城镇质量和人居环境水平明显提高。2004年,全区各地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作,坚持把推进城镇化贯穿于建设工作之中,加强对城镇化工作的指导和服务,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城镇化进程。一是增强城乡规划的综合指导作用。二是努力完善城镇功能。县城以上城市和各工业区,如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六景、企沙、雒容等工业区的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为承接项目落地创造了条件。三是加大城镇化政策配套工作力度。自治区出台了《关于充分利用农林场国有土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意见》,建设厅草拟了《关于加快重点镇发展的若干规定》等。四是注重对小城镇实施分类指导。22个小康示范镇规划编制已完成,并将六景等5个镇作为重点指导和扶持的特色镇,派驻工作组蹲点。五是探索构筑企业发展、城镇拓展的双赢机制。首届广西企业拓展、城镇发展双赢恳谈会,组织了近600个项目、400多家企业、1200多人参加恳谈,签订了19.3亿元的合同项目。会后14个小康示范镇落实项目30个,其中在建25个、总投资9.64亿元;另有意向投资总额近3亿元的9个项目正在洽谈中。六是把推进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全区城镇化与县域经济相结合工作会议以后,各地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大非农产业发展和集聚,城镇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城镇化进程呈持续、健康发展态势。
[住宅建设]在国家对房地产业进行宏观调控的背景下,2004年全区房地产业仍然保持健康发展势态,在西部十二省(区)中位居前列。住房消费继续扩大,房地产开发的宏观调控初见成效。市场运作方式建房、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等政策相继出台,商品房供给结构得到改善,遏制了房价增速较快的势头。预计全年房地产完成投资额155亿元左右,同比增长30%左右。南宁等市加大了经济适用房和中低档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力度,商品房供给结构继续改善。年内建成经济适用房84万平方米,增长12.38%;批准市场运作方式建房194万平方米,投资30.15亿元。商品住房竣工741.2万平方米,增长26.3%;销售820.36万平方米,增长30.1%,其中70%以上为中低档普通商品住房。引导房地产开发逐步向县城和重点镇发展,县城以下房地产开发面积610万平方米,占全区房地产开发面积的20.34%,有效地改善了小城镇的景观和居住、投资环境。严格控制拆迁规模,城镇房屋拆迁管理进一步规范。一是严格《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发放,确保合法拆迁。二是严格控制拆迁规模,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控制城镇房屋拆迁规模严格拆迁管理的通知》精神,要求各地要按城市规划要求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量力而行进行拆迁,拆迁规模得到有效控制。据统计,全年全区预计拆迁房屋面积95.3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1%;拆迁房屋户数5410户,同比下降40%。三是加强对拆迁安置补偿资金的管理,确保拆迁补偿资金到位和专项专用,没有发现有挪用行为。四是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健全拆迁管理制度。建设厅下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房屋拆迁估价办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并于8月15日起实施。五是切实做好拆迁上访工作。妥善解决了一批矛盾突出的上访事件。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建设领域改革]2004年全区继续深化建设领域改革。一是加强改革的理论和政策储备工作。全区勘察设计业、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等政策已按程序报批;市政公用、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等研讨会、座谈会相继召开。二是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促进多元化投资体制的形成。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各项财政资金的投入,上报各类城建国债项目166项,总投资104亿元,其中申请国债资金25.6亿元;另一方面,通过深化建设领域改革,引进社会资金参与市政设施建设和经营。2004年,全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公有制单位完成投资比重达53%;钦州市与北京首创集团、国润环境公司合作建设市政基础设施;玉林市采用BOT方式,投资756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厂。作业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向社会拍卖市政维护、绿化、保洁等作业权。三是住房制度改革继续深化。住房分配货币化工作逐步推进,市场运作方式建设住房工作启动;设区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调整基本到位。至2004年底,全区累计发放住房和工龄补贴5.5亿元;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130亿元,归集余额84亿元;委托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37亿元,贷款余额30亿元。四是建筑企业改革力度加大。广西建工集团主辅分离实施方案已报自治区人民政府。目前,我区已有130多家建筑企业完成了改革改制。
[建筑市场管理]2004年全区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做大做强建筑业。一是加强分类指导,大力发展总包、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企业。目前全区建筑业企业有总承包企业727家、专业承包企业551家、劳务企业79家。二是对开展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着重对业主的市场行为、拖欠工程款和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招标投标违法违规问题、转包、违法分包和挂靠行为、不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市场等六个方面开展专项整治。建设工程招投标监管、工程质量和设计水平明显提高。2004年全区应招标工程3010项,应招标工程招标率100%;应公开招标工程1635项,应公开招标工程公开招标率100%。工程设计文件审查、标准定额和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得到加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先后组织了6次安全生产大检查。三是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年内完成58家勘察设计企业、209家建筑业企业资质发证和资质转正、增项、变更等审查。四是建筑节能工作成效明显。全年新型墙体材料应用建筑面积60亿块标砖,节约土地5000亩、25万吨标准煤。五是落实好建安劳保费的统收统支工作,收取劳保费3.5亿元,自治区本级劳保费调剂2828万元,调剂特困企业共45家。2004年,各地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部署,积极开展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工作。制定清欠工作计划,开展清欠专项检查,明确农民工工资支付责任,抓好农民工工资保障与监控,规范用工行为,建立执法互动机制,及时处理举报投诉,加强工程竣工结算时限管理和信用监督。截至2004年10月30日,全区已偿还拖欠工程款20.89亿元,还款比例为43.59%。截止2004年10月25日,全区共偿还拖欠农民工工资4.17亿元,偿还比例为77.8%,偿还农民工工资人数8.45万人。全区各级政府投资项目已制定还款计划的工程有1836项、7.94亿元。
[重点工程项目建设]2004年全区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加大。一是认真组织编制城市基础设施国债项目、供水管网改造项目、缺水县城供水项目、风景名胜区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项目计划。二是围绕增强城镇功能,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南宁市36项重点城建项目、桂林市百条小街小巷改造工程、北海市20项城建项目、钦州市以“一江两岸”为主轴的59项城建项目、玉林市“四路三厂二江一馆一网”城建项目、贵港市金港大道等重点项目、百色市城东大道扩建和百里文明河谷旧房改造工程等相继开工、竣工。三是以服务西电东送工程为主线,加强自治区重点项目的工程质量、工期和投资控制等工作,认真做好项目建设的协调、调度和信息管理,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自治区全年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40项。建成投产的项目有河池水任至南宁高等级公路、合山电厂改扩建工程、南宁竹溪民族立交桥等19项;洛湛铁路、黔北铁路改造工程等一批项目顺利开工建设。中国-东盟博览会有关项目全面竣工,为东盟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由建设厅负责指导协调建设的荔园山庄,是东盟博览会的接待中心。建设厅发扬不畏艰难,连续作战,实干巧干的精神,精心组织建设,用297天完成了731天的工作量,实际工期仅为国家定额工期的40%,圆满完成了自治区党委、政府交给的政治任务,确保了博览会如期举办。
[建设科技]全区加快建设科技发展。建设科技工作进一步加强。2004年组织和编制了广西建设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拟定了广西城市发展与城镇化科技发展研究等八大专题,并报送区科技中长期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04年建设行业列入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计划(建工类)共有15个项目,其中获得政府资助9个,划拨科技三项经费175万元;自筹项目6个。有9个小康示范镇参加了2004年度“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技术研究与示范”和“生态旅游开发研究及旅游科技新产品研发”课题招标投标,并获立项。建筑节能和智能化建筑研究和开发取得进展。
[建设人事、教育和培训]全区多渠道提高建设队伍整体素质。系统内人才管理、引进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培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评估工作顺利通过;机关公务员、分管建设工作的领导干部管理业务培训力度加大;全区建设普法教育普遍开展。建设系统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资格培训和认证工作按计划完成,建设类注册师的培训和考试工作步入正轨,各类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一线操作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稳步推进。2004年内,各培训点相继举办项目经理继续教育培训班40余期,参加继续教育的学员6850多人。举办了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考前培训班1期,140人参加了培训;房地产物业管理培训班一期,340人参加了培训。积极配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举办“2004年广西城建与规划干部培训班”。开展广西十佳规划师、十佳建筑设计师和广西资深规划师、资深建筑师评选工作,为尊重人才、爱护人才以及人才脱颖而出营造好的氛围。
[建设立法与执法]全区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大力加强建设法制工作。一是认真做好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工作。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大部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和培训;组织开展行政许可规定、项目及实施主体的清理工作,共清理出行政许可项目33项,行政许可规定45项,行政许可主体43项。经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审定,保留由我区建设系统直接行使的行政许可项目19项,并制定了相应的配套制度。二是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缩短审批时限。其中,房地产、建筑企业资质申请的审批时限,由原来的2个月减少到15-20天。三是加强建设立法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燃气管理条例》草案已经起草完成,将如期送审;房地产评估、行政裁决等规范性文件也已经出台实施。四是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围绕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责任追究制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素质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水平。五是努力开展建设法律咨询服务工作。
[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全区建设系统结合实际,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切实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并取得成效。把查办案件作为反腐败斗争三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信访举报工作力度加强。截2004年10月底,共收到来信来访30件,其中正在督办的7件,完成初查的3件,转有关部门调查处理的23件,完成协助调查案件1件,基本做到件件有着落。与此同时,围绕建设系统行业纠风工作的重点,积极参与开展专项治理工作,一是继续协助抓好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狠刹“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良风气,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精神,积极参与开展对《城市规划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二是继续协助做好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等有关规定的落实,积极开展预防和监督工作。三是继续积极参与深入开展建筑市场、房地产开发市场的各项整顿工作。四是继续参与推行纠风专项治理工作,加强部门和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完善便民措施,大力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五是与区高检等单位开展在工程建设领域行为有犯罪档案查询试点工作等。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营造弘扬正气的良好氛围。经建设厅组织推荐,柳州市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处获人事部、建设部授予“全国建设系统先进集体”,南宁市自来水公司经理谭良良等12名同志被人事部、建设部授予“全国建设系统劳动模范”,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原党委书记、院长温远辉等11名同志获人事部、建设部授予“全国建设系统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