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召开的全市城乡风貌改造工作会议吹响城乡风貌改造“集结号”。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我市城乡风貌改造工作推进“路线”已经明确——
全市城乡风貌改造实施范围,包括全市各乡(镇)、高速公路、二级公路、铁路、右江河谷等“四线”沿线两侧的村屯、旅游景区景点周边的村屯。改造的主要内容有8项:一是对“竹筒房”的改造(“竹筒房”指独立式长进深、窄开间,采光不足、通风不好,还不同程度存在安全隐患的民房建筑);二是整治违章建筑;三是建设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四是规范户外设施;五是改造城市景观;六是打造富有壮乡特色的民族村镇;七是加强生态绿化建设;八是实行垃圾集中处理,县城20 公里范围内的村屯垃圾处理实行“村收、镇运、县处理”。
城乡风貌改造重点包括:一是市区和县城主要交通出入口两侧的建筑物外立面改造;二是主要交通干道两侧可视范围的村庄房屋外立面改造;三是建制镇以上城镇临街沿路“竹筒房”的改造;四是城市主干道可视范围城中村“竹筒房”的改造;五是公路沿线、江河沿岸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园林绿化建设;六是道路、排污、垃圾站点、路灯、公交站场、候车亭、文化、卫生、学校等公共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七是完善文化室、卫生室、球场等设施建设。
整个改造工程需要3年,即从现在起到2012年9月。具体分为4期实施。一期工程。主要是抓好右江河谷走廊沿线城镇、村庄的城乡风貌改造,特别是公路两侧可视范围的绿化美化,包括建筑立面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园林绿化和广场的建设等。二期工程。主要是完成市区和各县城主要出入口、主要街道和重要节点,全市各高速公路和主要江河沿线城镇和村庄,以及各旅游景区景点所在村屯的风貌改造。三期工程。主要是完成全市所有县城、建制镇主要交通出入口和主要干道两侧、重要街道节点,二级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的乡(镇)、村庄以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风貌改造。四期工程。完成800个自然村风貌改造。 (赵新伟、严彬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