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全市城乡风貌改造领导小组会议上获悉,我市城乡风貌改造工作正式启动。现在起至2012年9月,用三年时间改善生态环境,整治城乡面貌,优化产业布局,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城乡宜居空间,实现一年新变化、两年中变化、三年大变化的目标,形成特色城乡风貌的基本格局。
改造工作覆盖城乡
按 照实施方案,我市城乡风貌改造工作将覆盖全市城乡,包括各县(市、区)、乡镇,以及沿我市主要交通干道(高速公路、二级公路、铁路、水路)两侧的村庄、旅游景区景点周边的村庄等。进行以改造“竹筒房”为主的建筑物改造,整治违章建筑,配套市政基础设施,规范户外设施,改造城市景观,打造富有岭南都会特色的村镇,加强生态绿化建设,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推进站点、路灯、公交站场、候车亭、文化、卫生、学校等公共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
重点整治环境和改造房屋立面
会议指出,推进城乡风貌改造工作,必须围绕“四个目标”、“两大任务”和“四项重点”推进,确保成效。
“四个目标”,就是要通过城乡风貌改造,使城乡建设特色凸显、城乡居住条件和环境明显改善、城乡承载力竞争力增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提高。
“两大任务”,就是改造“竹筒房”和对改造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
“四项重点”,就是当前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确定项目类别,明确工作重点。根据村屯规模、与公路的距离等因素,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可分为环境综合整治型和房屋立面改造型两类。市委决定今年把城乡风貌改造工程的重点放在高速公路、二级公路沿线村镇,人民路、广场东路、玉福大道、迎宾大道以及南流江、清湾江走廊沿线街道。二是抓好结对帮建,联动合力推进。落实市直机关联系挂钩村镇制度,明确工作任务,加强督促检查。积极组织动员企事业单位参与结对帮建工作,积极探索实现企业发展和村屯建设的互利双赢。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要开展调查摸底,做好改造规划,做到经济实用又体现地方特色。借鉴玉贵文明走廊建设、城区主要街道“穿衣戴帽”工程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进行运作模式的探索。要做到一村一策,体现风格特色。四是超前做好准备,全面迅速启动城乡风貌改造工程。
四期工程 完成千村风貌改造
全市城乡风貌改造工作将分四期工程组织实施。
一期工程(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抓好高速公路、二级公路沿线村镇、人民路、广场东路、南流江、清湾江走廊沿线街道的城乡风貌改造。今年11月底前要完成南广高速玉林段500—1000米可视范围内村庄民房的穿衣戴帽工程和样板示范村的改造。
二期工程(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完成玉林中心城区主要出入口、主要街道和重要节点,全市各高速公路和主要江河沿线城镇和村庄,以及各旅游景区景点所在地的风貌改造。
三期工程(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完成全市所有县城、建制镇主要交通出入口和主要干道两侧、重要街道节点,二级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的乡(镇)、村庄以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风貌改造,使规划范围内宜林地绿化率达95%以上,公路沿线两旁的乡(镇)、村庄周围500米可视范围内宜林地的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
四期工程(2012年1月至2012年9月):全市完成1000个左右的行政村或者自然村的风貌改造。 ( 卢远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