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沿南百二级路前往田东,只见公路沿线村庄的一幢幢楼房都戴上了“红色琉璃瓦帽”,穿上了“白墙衣”,系上了“红腰带”,光鲜亮丽。在绿树翠竹掩映下,乳白色的主墙体、玫瑰红的分割线、朱红色的坡屋顶,红白两色线条把房子轮廓勾勒得格外鲜明,令人赏心悦目。城乡风貌改造,让右江河谷城乡尽显美丽容颜。自治区主席马飚到百色视察城乡风貌改造工作时,称赞道:“百色城乡风貌改造开了个好头。”
树立样板屯 以点带面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钱袋子逐渐鼓了起来,农民建房的热情高涨。但农民建房无规划,“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成了城乡建设中亟待整治的顽疾。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去年8月,我市把实施城乡风貌改造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有关城乡风貌改造工作的部署,以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高城乡规划设计水平,提升城乡建设品位,建立城乡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为主线,以打造“蓝天碧水、青山绿树、白墙红瓦”新农村为目标,全面启动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在城乡风貌改造一期工程中,我市选定了右江区四塘镇永靖村外域屯、那锦屯,龙景街道大同村银屯;田阳县百育镇九合村那戈屯、七联村那立屯;田东县祥周镇中平村慕桃屯、百渡村祥群屯;平果县新安镇新安村庄内屯、板布屯,道峨村那曹屯等右江河谷10个村屯为示范样板村屯,进行重点规划设计和实施改造。
改造中,除对灰头土脸的“竹筒房”进行“穿衣戴帽式”改造外,还突出综合整治,一改村容村貌“脏、乱、差”现象。如修建沼气池、排水沟、垃圾池,解决“脏”问题;立面改造、硬化村道、遍种花草,解决“乱”现象;搞村屯规划、建篮球场、设卫生室等,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差”现象。我市还结合实际,整合人力、财力、技术等资源,将推进城乡风貌改造与当地环境整治、生态建设结合起来,与改善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结合起来,与村级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结合起来,与当地生产发展结合起来,与各级各部门的资金项目安排结合起来,与政府引导和尊重民意结合起来,全力调动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据统计,截至目前,城乡风貌一期工程涉及的24个项目基本完成,累计完成投资25107万元(不含土地整理项目),比计划投资超出4812万元。广大群众已经享受到城乡风貌改造带来的切切实实的实惠。
老旧房“穿衣戴帽”展新貌
走进右江区四塘镇外域屯,只见一幢幢红顶白墙的新房鳞次栉比排列,村道和入户小道铺成水泥路,村里的空地上都种上了各种观赏性花草,外域成了一个环境优美的“花园”。“城乡风貌改造,让村里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都快认不出这里是我的家了。”在桂林工作刚回家探亲的黄小姐惊讶于村里发生的巨大变化。据介绍,外域屯全屯共140户583人,原来屯内民房分布杂乱无章,基础设施落后,只有简陋排水沟,整体卫生环境状况较差。去年8月,外域屯被列为城乡风貌改造试点村屯后,严格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采取“拆、建、改”等办法,实施房屋立面改造,道路硬化,环境绿化,排水沟修建等,建起了综合楼、篮球场、文化书屋等公共设施。亲眼见证村里的环境由“脏乱差”到“花园”式村庄,村民韦旭波在自家门口贴上了一副对联表达内心的喜悦:德政惠三农社会和谐开富路;东风苏八桂家园锦绣现新村。横批:喜笑颜开。
为展示和记载今昔生活的变迁,教育更多的年轻人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积极投身家乡各项事业的建设,该屯还将村民黄以师的三开间约90平方米的泥瓦房改建成民俗陈列馆。村民们纷纷拿出解放初期或生产队时期用过的竹筒饭盒、木耙、石磨等实物,放到馆里展示。该区政府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下一步右江区将依托外域屯的地理位置和城乡风貌改造建设成果,实施“政府扶持引导,示范户以点带面”的发展思路,为外域屯发展旅游做好产业培训、规划以及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建设工作,并扶持示范户开发农家乐旅游,从而逐步引导其他农户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带动当地第三产业发展,争取将外域屯打造成为一个农家乐休闲度假型乡村旅游村。
旧房重建,建出一片新天地
田阳县百育镇七联村那立屯村民凌志光看着自家装修一新的楼房,心情愉悦地告诉记者:2009年8月,他花了15万元建起了一幢两层楼房。楼房建好框架后,政府补助1万多元进行房屋立面改造装修和改厨、改厕等,使他的“光身楼”变成了“光鲜楼”。步入屋里,客厅地板砖光鲜明亮,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在厨房和卫生间里,墙壁上贴满了白色的瓷砖,显得特别干净。“多年来,拆掉住了几十年的砖瓦旧房,重建一栋钢筋水泥楼房是我最大的心愿,现在终于变成现实,城乡风貌改造使咱农村变了样!”老凌掩饰不住内心的高兴。在那立屯,像凌志光这样拆掉旧房建新房的农户还有47户。据了解,去年8月以来,田阳县采取“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点面结合,多方筹资”的办法,在百育、田州、头塘、那满、那坡等5个右江河谷乡镇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工程,重点对南百高速路、324国道沿线村屯实施民房“穿衣戴帽”、村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绿化美化和环境综合整治等“四大工程”。截至目前,该县累计投资3983.76万元,完成房屋外立面改造2482户,造林绿化21.6万平方米,拆除危旧房132户,硬化道路7条8.2公里,改厕1142座,建成篮球场、农村安全饮水、远教站点、新家庭文化书屋等一批。
城乡风貌改造,使我市农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村屯环境得到改观,形成了以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碧水红瓦为代表的壮乡建筑风格。 (符瑞香 莫有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