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领导讲话 | 文件通知 | 部门联动 | 视频点播 | 媒体视角 | 图片报道 | 市县动态
详细内容
立面改造让桂林更亮丽
2010/1/12 11:09:31
【字体:  】【颜色: 绿 】 
  “桂林的街道更美了,楼房更干净整洁了,杂乱无章的广告牌少了,街头的绿地多了,道路两旁的路灯更亮了。”漫步改造后的桂林街头,不少市民如是说。2009年是“城市建设高潮年”。回顾这一年,桂林的立面改造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果,街景越变越美,城市建设的品位不断提高。

  秀峰区地处市中心区,中心广场、解放西路、西凤路、信义路等路段的临街建筑立面外观直接影响着广大游客对桂林的整体印象。

  “原来在西凤路的区政府旁有一批违法建筑,包括门面、住宅等,还有一些商贩聚集,导致这里的环境较为脏乱差。立面改造工作启动后,西凤路上许多楼房都陆续进行了改造,整条街道越变越美,但这一批违法建筑的存在仍影响着周围的市容环境。为了保证拆迁工作顺利进行,社区和城管的工作人员多次上门耐心地对住户做思想工作,告诉他们立面改造对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积极意义,取得了他们的支持。大家都主动从违法建筑中搬出,拆迁工作非常顺利。”秀峰区建设局一位工作人员说,“拆迁结束后,我们在这里投资了10多万元,铺上生态砖,种上了花草树木,成为附近市民休闲的一块绿地。”

  据悉,为了让立面改造有新意,秀峰区根据街区建筑所处地域、建筑性质、建设年代的不同,分别对改造路段建筑立面进行设计,力求使改造后的建筑形象既能保留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又呈现出焕然一新的感觉。


  “2009年的城市立面改造难度很大,因为要改造的老城区楼体陈旧,违法建筑多,不规范的防盗网多,还有部分困难企业的立面改造资金无法落实。但区委、区政府迎难而上,全力推进立面改造。”叠彩区城市立面改造工程指挥部相关人士说。为了推进立面改造顺利进行,叠彩区每栋楼都落实负责人进家入户做深入细致的发动和宣传工作,把《致辖区居民的一封公开信》送到每户居民手中,让其了解立面改造的基本情况,逐楼逐户征求居民意见,调查住户产权、维修基金等相关情况,实地考察确定清洗、改造的各楼栋的情况,定点进行效果图展示,积极争取居民、业主、群众的支持,推进立面改造工作顺利进行。经过立面改造,目前,叠彩区沿街建筑立面已焕然一新,桂北民居风格更加清新浓郁。

  象山区、雁山区、七星区的立面改造工程在规划设计时就做到更新理念,精心遴选方案,并对立面改造的效果进行反复论证,从外观结构、视觉色彩、用料选材、整体风貌等方面下功夫,使立面改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009年的立面改造,让桂林变得更加美丽,真正达到了‘做好山水文章,延续历史文脉,提高城市品位,营造宜居环境’的要求。”据相关部门人士介绍,2009年,我市城市立面改造的重点是:清除街道两侧各类违法建筑、违章棚亭、利用屋顶和小院擅自搭建的各种房屋和设施。对在建筑物外立面上增设门窗、拆窗改门、外探阳台等进行封堵、拆除并恢复原貌。清除街道沿街建筑二层以上(含二层)防盗网、放物栏、破旧遮阳罩;清除楼顶、阳台堆放的杂物;清除建筑外立面各种吊挂物和擅自设置的各种指示牌、标志牌。街道沿线可视范围内的建筑物实施“穿衣戴帽”,对风格不统一的建筑进行改型整修,重新设计粉刷、墙体整体清洗等。立面改造充分挖掘桂林的历史文化内涵,探索适合桂林地域特色的建筑形式,体现桂林的建筑元素和色彩特征。色彩上强调淡雅,以灰、白色调为主,辅以咖啡色、黄色(木色)。造型上以坡屋顶、斜飞檐、木格窗等,体现桂北民居风格。

  据统计,去年,我市立面改造范围涉及老城区约10平方公里的面积,改造线路总长39公里,改造整治楼体1194栋,总投资约13500万元,工程总量是去年的8倍,设计效果图就有50多公斤重。各城区集中整治拆除影响山水景观、遮挡建筑物外观及陈旧破损的大型户外广告近2.24万平方米,整治防盗网超过3.18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近3万平方米。通过立面改造,突出了整个桂林乃至一个区域、一条街道的自然、人文、历史特色,形成一街一品、一街一色。 □ 徐莹波

桂林日报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