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用3年时间在全区开展以改造“竹筒房”为重点的城乡风貌改造。2009年以来,阳朔县投资17亿元,实施保护漓江工程、迎宾画廊、县城夜景工程、县城重要路段综合整治和主要公路沿线、景点景区、各乡镇集镇等重要地段房屋立面改造等城乡风貌建设,初步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使阳朔成为秀丽山水风光和桂北民居交融的特色城镇,带动了乡村旅游,提升了城镇文化品位和旅游新形象,有力地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三百工程”普惠乡村
阳朔县乡村风貌改造工作主要是通过“百里新村工程”、“百里漓江工程”、“百里长廊工程”来推进。
“为改变农村有新房无新村、有资源无出路的局面,县里把我们村作为城乡风貌改造的示范村,不到一年,全村都建成了白墙青瓦的漂亮房子,村道硬化好走了,出村的交通方便了。新村建设还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我们也吃上了‘旅游饭’。”白沙镇蕉芭林村委平岭村的周五九,激动地说出了开展城乡风貌改造以来家乡的喜人变化。
近年来,该县在白沙、葡萄、阳朔、兴坪4镇19个村委66个自然村实施“百里新村工程”,先后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投入资金1亿多元,开展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使百里新村的金桔产业得到了发展壮大,如今仅百里新村就种植金桔5万多亩,年产值达到8亿多元,占全县金桔总产值的80%左右。百里新村涌现出28个人均纯收入超万元的自然村。富裕起来的群众,又纷纷要求建新房或把现有房屋改造成具有“白粉墙、小青瓦、坡屋顶、花格窗、吊阳台、石板路”风格的桂北民居。目前“百里新村”已成为桂林市乃至全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桂阳公路和桂梧高速公路阳朔段是阳朔旅游业的“黄金通道”,并称“百里长廊”。两个“长廊”的居民建筑风格参差不齐,直接影响着阳朔的形象。为此,阳朔县委、县政府推出“百里长廊工程”,开展以房屋立面改造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大会战,进一步提高群众收入和改善村容村貌。两年来,两条“黄金旅游通道”沿线共投入5000万元用于房屋立面改造。用阳朔导游的话说:“百里长廊房屋立面改造,让百姓住着幸福、让游客看着舒服。”
由于“靠山不吃山、靠水不吃水”,“百里漓江”两岸的乡村风貌改造要困难许多。为此,阳朔县的对策是:“要想改变漓江沿岸民居陈旧破烂的局面,只有发展富民产业才能顺利推进风貌改造、美化漓江沿岸民居。”一场轰轰烈烈的百里漓江扶贫攻坚战成了城乡风貌改造的“前哨战”。一年多来,该县投资1.2亿元实施百里漓江沿岸扶贫攻坚工程,在漓江沿岸扶持发展金橘、春熟蜜橘、山葡萄等特色种植业10000亩,扶持甲鱼、竹鼠等特色规模养殖1000户,维修0.1个流量以上水渠2万米,对14个码头进行维修和建设,建设18处人饮工程,建设文明卫生村12个,改造农村电网台区32个,为漓江沿岸群众致富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该县实施的漓江沿岸民居旅游富民工程将使漓江沿岸1.5万村民参与效益分配,每年人均增收1000元,并安排5800人就业。
现在逐步富起来的农民在政府的帮助下,正着手建设新房、改造旧房,两岸村落面貌得到了改观。
建新区改老城阳朔变得更美丽
“阳朔旅游业以每年递增100万游客的速度快速发展,阳朔县城已日趋拥挤,城市功能以及名扬世界的地球村‘西街’已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游客需要。”这样的声音在阳朔上世纪90年代末就不绝于耳。为此,该县决定建设新城区,把老城区打造成“大西街”让给游客。该县新城区建设规划用地约8平方公里,项目估算总投资121.89亿元,已被列入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落实16亿元新城区建设融资贷款,新城区“八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投资6180万元,征地工作正在有力、有序地推进,力争今年第三季度启动新城区主要路网骨架建设,第四季度启动行政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商业中心建设,通过3至5年努力,基本建成功能齐全、独具魅力的中国旅游强县新城区。
建设新城区的同时,该县开展了一系列提升服务功能和形象的老城区改造工程。该工程包括投资5000万元在县城10大主要节点种植大树立体绿化美化建设项目;总投资6000多万元、全长1200米、双向8车道的新老城区连接线60米大道建设项目;投资6050万元、国庆前可全面完工的抗战路风貌改造项目;总投资5000多万元、全长660米的迎宾画廊建设项目;投资3000多万元的县城水系整治项目。此外,县城屋顶乱象整治项目,户外广告和门店招牌综合整治项目,小街小巷道路硬化和亮化项目,环卫保洁长效机制项目,交通秩序综合整治项目等,将全面提升老城区服务功能和形象。
夜景工程“再造”一个新阳朔
长期以来,阳朔夜景照明不足。今年,该县聘请了国内顶尖的照明公司,全程参与策划设计、组织施工,采用新型低功耗节能灯对阳朔段漓江边和县城的山体、河流、楼宇进行大面积夜景亮化,仅用4个多月时间就打造出“银河繁星点点,漓江渔火闪亮,青山碧玉放彩,西街灯火阑珊”的全国首个“山水夜游城”。目前,该县实施的漓江和县城夜景亮化工程已完成投资6000万元,安装2618盏景观灯将漓江边、县城内的41座山体、88座山峰和100个建筑节点、26座大型楼宇进行夜景美化。如今的阳朔县城,入夜后被点亮的41座山体、88座山峰和《印象·刘三姐》大型山水实景舞台点亮的群峰,形成连绵起伏、错落有致、气势磅礴的夜景主体,与西街万家灯火和县城如珍珠般闪耀的灯光交相辉映,令中外游客心驰神往、迷恋不已。
城乡风貌改造的不断推进,不仅改善了当地老百姓的居住环境,重要的是美化亮化了旅游环境,展示了当地民族特色和人文风俗,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和投资商涌入阳朔,从而促进了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今年1—6月份,该县接待中外游客330.6万人次,同比增长11.8%;旅游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长25.8%;完成财政收入2.18亿元,同比增长3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80元,同比增长9.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760元,同比增长11.2%。(廖绍芷 容科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