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黛瓦,古韵悠悠;水乡村落,拙朴天成;彩蝶嬉戏,稻田流金;荷塘月色,别有风情……这不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而是秀峰区鲁家村改造效果图呈现出来的优美景色。
“这里虽非桃花源,但改造好了以后堪与桃花源媲美,鲁家村将成为市区内的‘桃花源’。”鲁家村改建工作组相关负责人充满信心地表示。
鲁家村位于“两江四湖”环城水系重要节点附近,是芦笛岩国家级风景区旅游线路及桃花江西岸上的自然村落。随着“两江四湖”二期桃花江水系建设工程的开工,鲁家旧村落已与城区发展格格不入。“以往,鲁家村房屋布局杂乱,民居狭小破旧,道路、消防、排污管道等公共设施严重滞后。原有农家乐饭店档次低、接待规模有限,难以满足各层次游客、食客的需求。”改建工作组一成员一语道破鲁家村改建的必要性。
于是,2010年春,一场在全市都罕见的“整村风貌改造”工程在鲁家村拉开了帷幕。全村65户村舍、近23亩用地面积均在改造范围内。为保障工程顺利进行,秀峰区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旧村房屋拆旧建新、农民过渡安置、新村规划设计、道路管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中,在新村设计方面,秀峰区还特意邀请了建设单位根据鲁家村原有的自然地形,重新布局,巧妙设计,将桃花江两岸优美山水、田园风光和鲁家村历史文化特色相结合。根据规划,原本千篇一律的村舍将变为错落有致的排屋,白墙青瓦颇具桂北民间建筑特色。在巷子和院落之间空地处,修建具有百越风情的门楼牌坊,丰富新村的空间层次感。同时,在沿江景致序列、原有植被基础上,对驳岸进行梳理,修建不同高程的亲水平台及步道,种植各类亲水植物。此外,更有豆腐广场、豆腐坊、鼓楼、木廊等节点小品,处处体现出鲁家村百年豆腐文化底蕴。而从上空鸟瞰,鲁家村以村中石磨广场为中心,贯穿村中的水系和道路为荷叶脉络,整个村落呈现出“荷叶”状,各节点小品犹如荷叶上的水珠散落其间,美不胜收。
村貌即将焕然一新,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虽然目前只能在临时安置点内居住,但村民们无一例外地表示,自己期待着新村建成。“能住在这样风景如画的新村里,真是修来的福气!”一位村民发自肺腑地感叹道。然而,除了环境更为宜居,生活更加便利以外,新村的建成还将为村民们解决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产业转型。据改建工作组介绍,在工作初期,工作组也曾想过在鲁家村进行立面改造。然而,经过多方面考察后发现,鲁家村多数居民主要以经营“豆腐鱼”这样的农家乐为生。随着游客、食客的增多,这种低档次、小规模的农家乐已不能满足需求。于是,秀峰区当机立断,决定将鲁家村整村推倒重建。按照原本农户经营的范围,将新建民居分为家庭旅馆型、餐饮配套型、复合型3个功能区,为村民提供经营农家乐、家庭旅馆、旅游品交易的场地。
“2001年,鲁家村村民开始经营农家乐饭店,如今已经成为该村一大支柱产业。有数据表明,2001年,该村集体收入为8000元,如今已增长到5万元以上。然而,我们看到,仅仅靠沿江的农家乐餐馆还不能全面带动鲁家村的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对村庄进行了重新规划和扩建,开辟专门的门面来经营农家乐。游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还能了解鲁家豆腐文化,观赏水乡美景。而对于鲁家村村民来说,新村建成后,他们将成为首个长期受益者,可以发展观光农业和旅游服务业,大幅度提高收入。”秀峰区相关负责人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鲁家村改建生动地诠释了这句古语。目前,一期改建工程已经进入到了实际建设阶段,全村旧房已全部推平。预计春节前后完成新村主体建设环节。一座宜商宜居,集水乡民居“拙、朴、土、俗”元素于一身的新村即将展现在市民眼前。 □韦莎妮娜 唐顺生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