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在城乡风貌改造过程中,紧扣民俗主题,结合地方特色,增加壮族元素,使广大农村面貌有了较大改善,农村原有“污水到处流,苍蝇蚊子到处飞”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实现了“布局优化、环境洁化、道路硬化、河道净化、家园美化”的村屯改造目标。

太阳镇上等村河尾屯亭台楼阁相映成趣
走入柳州市太阳镇上等村河尾屯,但见阡陌交通,屋舍俨然。这里不仅打造了小型壮乡民族博物馆,而且还在屯内每栋房屋外立面设立了装饰构件,屯内的重要节点、路段的墙体,都别出心裁的绘上了壁画,画面内容以体现壮族人民生产生活场景为背景,生动描绘了壮乡人民勤劳致富、共同发展、社会和谐的美好生活。修葺一新的亲水平台、景观桥和洗菜棚更是美不胜收,既体现了现代乡村风貌特色的滨水景观,也体现了河尾屯的宜人环境。

远程教育模式提升农村文化水平
“城乡风貌改造不是单纯的穿衣戴帽,它的更深层次的内涵在于通过城乡风貌改造,带动产业升级和产业发展。”柳州市委副书记苏海棠如是说。为此,柳州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以点带面,在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加大扶持当地产业力度,带动产业升级,引领村民共同致富。河尾屯的韭黄产业,2010年平均亩产增收1000元,人均收入增长47.2%;托寸屯的米粉产业,2010年产量较上年增长16.7%,人均收入增加45.8%;波涛屯的糖蔗业,2010年产量较上年增长15.6%,人均收入增加40%;板林屯的桑蚕业,2010年桑蚕产量较上年增长15.6%,人均收入增加15.1%。三江县丹州镇通过城乡风貌改造,形成极具特色的古村风貌,日均接待能力也明显提高,大批游客流连忘返,极大地促进了当地观光旅游、生态旅游和农家乐旅游的发展。

具有民族特色的丹州镇显得古朴典雅
今后,柳州市结合城乡风貌改造的实施,继续在提升农村科技方面下功夫,通过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促进现代农村设区发展;通过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通过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培育出一批种养能手和致富带头人,为广大农民走“科技兴农、科技致富”之路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覃荣益 /文 黄杰斌/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