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腐朽为神奇
——世博园区老厂房再生绿色施工技术探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心区原有建筑的保留和改建利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世博园区的所在地遗存了一些近现代建造的老厂房。保存老厂房,将之再生改造成可持续更新的新场馆,体现了世博场馆领域的绿色理念。
上海建工集团总工程师范庆国向记者介绍了世博工程世博村E地块、南市发电厂、特钢大舞台、中部实践区等旧工业厂房再生改建工程的情况。范庆国说,技术的难点在于老厂房的保护性拆除难度大,原结构的加固技术复杂,废旧建材种类繁多、再生技术复杂。他们在研究解决这些技术难点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据了解,老厂房结构拆除属于非破坏性拆除,拆除过程中对保留结构的保护要求相当高。结构拆除后,保留部分存在结构不稳定因素,采取临时过渡结构加固的要求比较高,所以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条件以及老厂房的实际情况,对厂房的拆除采用不同的机械和不同的拆除方式。
他们运用预应力屋架保护性拆除技术,先拆除外墙,工人割除柱顶连接后吊机将物架吊起,拆除后只保留原结构柱,外墙、山墙利用长臂挖机配备镐头机进行墙体拆除,对遗留的抗风柱采用强力液压剪进行拆除。为确保安全,结构加固之前,在原结构连接的薄弱位置如结构四角、拐角、变形缝等处增设16a槽钢型钢支撑,以加强临时过渡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钢结构屋架加固技术是世博村E地块改建项目施工的亮点,也是改建工程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世博村E地块老工业厂房为70年代原上海港机厂金加工车间的四连排单层高低跨坡顶厂房,最大跨度21米,厂房占地面积5400平方米。原结构形式为独立杯型基础、钢筋混凝土排架柱、吊车梁、双拼角钢桁架+上下弦水平支撑+檩条形式钢屋架,屋面板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板。钢屋架加固体量大、原钢结构锈蚀严重、部分桁架存在倾斜,钢屋架现场除锈、杆件拼焊加固、支座卸载、纠偏等施工技术难度大。经比选确定了在框架结构加固完后设置顶撑体系,高空原位加固的施工方案。此外,采用耗能减震加固新技术改变了传统加固结构“硬碰硬”式的抗震加固思想,改“抗”为“消”,开辟了一条新型的抗震加固途径。
老厂房改造工程中不乏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上海世博会世博园区改造项目包含了再生混凝土结构示范工程。再生粗集料来源于世博园区拆除的旧混凝土,采用颚式破碎。施工中泵送与浇捣性能良好,施工过程非常顺利,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并没有大的区别。
特钢大舞台由原特钢车间8660平方米的主厂房和2540平方米的连铸车间两部分组成。改造需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建筑特色,反映出世博园区前身工业基地的遗迹、原貌。工程选取了大部分钢梁钢柱保留,部分原有钢梁钢柱拆除置换以及原有混凝土结构碳纤维加固施工方法,达到了特钢大舞台工程绿色再生后节约混凝土约940立方米,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38.4吨。在世博村E地块旧工业厂房改建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再生利用与施工工艺共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48吨。
再生绿色施工技术是世博工程老厂房改造项目的一大亮点。改造中利用旧钢材和丝网印刷的新材相结合,制成展馆指示地图和景观指示,用于室外环境。利用废电箱板面与地面指示连通,改变了传统模式,表现出无处不在的创意。可回收金属冲孔网板由金属冲孔制成,可透光、抗风,并可回收再利用。城市最佳实践区中部展厅B-4馆外墙采用再利用红砖进行装饰,用原厂房拆下的实心标准黏土砖再砌筑,结合花式砌筑方法展现环保理念。改造过程中重视对废旧建材的应用。废旧建材的再生利用以各种色彩的废弃电线编织废纸篓,以各大楼色彩为分类配发,并附有小标签提示,在细节处体现了上海世博会的绿色理念。
上海世博工程老工业厂房再生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对“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做出了富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 任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