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16天,世博大幕即将开启。上海,正以崭新姿态迎接八方宾朋。
“上海的变化,让人感到震撼。”经常来上海的外省市宾客不无惊叹。
“在这里,如果你想要换一换环境,最好的办法就是呆在原地不动。”常驻上海的外国记者风趣描述。
“城市更有品位、海派风格更浓了,老百姓的生活品质也提升了。”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体会更深。
迎世博600天行动启动至今,全市各项任务已全面超额完成。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最新专项调查显示:市容市貌改观工程获得市民高度认可,总体满意度达92.5分,99.1%受访者认为市容市貌有改观,其中逾六成感到“明显改观”。
整座城市悄然换装
世博筹办八年来,上海始终牢记庄严承诺——为世界奉献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始终牢记这是国家交给上海的神圣使命,片刻未曾放松,丝毫不敢懈怠。迎世博600天行动启动以来,全市上下全力以赴。
以城市为主题,是上海世博会的创举。除了5.28平方公里世博园,上海如何展现最美好的城市形象?北京奥运会后,一项以市容市貌明显改观、窗口服务明显优化、城市管理明显改善、城市文明明显提高、市民素质和精神面貌明显提升为目标的 《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正式实施。市领导明确,要围绕世博会主线呈现更美的城市、更好的生活。
为了这一目标,“亚洲第一弯”告别历史舞台、“最上海”地标——百年外滩封闭改造。小别31个月后,百年外滩终在世博前夕重回市民怀抱:腾4万平方米还景于民;亲水栏杆取代“情人墙”,漫步平台,两岸美景尽收眼底;现代与历史建筑物环绕周围,参天古树、绿色花园触目可及……市民游客由衷感叹:“新外滩更漂亮了!”
为了这一目标,高架沿线、世博周边、江河沿岸、交通干线、重要地点“五大战役”有序推进。高架沿线“首役”仅仅200多天,延安路高架沿线面貌一新:涂刷桥体38.3万平方米,面积相当于2.7个人民广场;调整防噪屏10.2公里,长度相当于5.6个外滩;沿线地面14万平方米车行道整治一新,占地相当于333个篮球场。全长14.3公里、贯穿市中心的延安路高架穿上米黄色“外衣”,平添风采。
盛会将至,无论是城市江河道路,还是街区公园,整个上海都已悄然换装。数据可以证明:世博园外延伸1000米范围13平方公里区域、11条主要世博会出入场通道及17条边界通道沿线,市容环境整治一新,园区内外交相辉映;全市高架路涂装整新,1360万平方米车行道、439万平方米人行道整修改造,1000余条中小道路告别“脏、乱、差”……
将理想城市变成现实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世博举办地的城市,怎样更好演绎、实践世博主题?对于上海决策层来说,更美好的生活,意味着更尊重市民的实际需求,更快解决市民的实际困难,更关注市民的实际利益。迎博筹博中,一批惠民项目得到落实,市民生活得到有效改善。
4月10日,9时。地铁10号线首班车从南京东路站发车,至此服务世博会的11条地铁线路全部建成通车。“中心城区市民出门500米就能乘上地铁”的目标宣告实现。绵延数百公里的地铁线,还通往浦东、闵行、嘉定、宝山、松江、青浦等市郊。
11条地铁线、282座车站、420公里地铁网络,届时50%世博参观者将通过地铁网络进入世博园;更重要的是,50%以上市民出行将首选地铁,交通压力、出行拥堵得到切实缓解。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博导孙章给予评价:较为理想的城市发展模式应是生态手掌形的,手掌是核心城市,手指便是以地铁为主的城市骨架,人流、资本聚集在轨道沿线发展,“上海地铁正是以‘生态手掌’为理念”。
迎博筹博中的上海,整座城市处处演绎、实践着世博主题。世博主题实践区遍布全市各区县,“马桶工程”、“厨房工程”、“弄堂口工程”,以及老小区综合整治、二次供水改造等在全市推进。
长宁区有230万平方米10年内不会列入拆除的公房,涉及124个小区。老公房不仅外观陈旧,内部功能也日益无法满足百姓需求。有着20多年房龄的程桥二村是首批改造小区之一。改造前,用水不畅、道路不平等问题常年困扰居民。外阳台修缮、二次供水管道改造、道路整修……20多个项目同步启动,老小区“生机焕发”。住了20年的居民陈琪云乐不可支:“不用搬家,我也像住了新家。”
“一直工作、居住在江湾五角场地区,过去这里因为位置偏僻,在市容市貌上显得落后,商业、交通都不甚方便。如今的五角场周边,现代化建筑林立,交通便捷,商业也日益发达。”88岁高龄的中科院院士吴孟超说道:“世博会的举办,将使‘理想城市’早日变成现实。”
破解城市管理“老大难”
迎世博600天行动,留给上海的不仅是靓丽的城市外貌,便利的百姓生活设施,更有创新的城市长效管理举措。
走在延安路高架桥下,各式绿化设计精巧、摆设整齐,一改原先桥荫空间无序现象。延安路高架建成后,有关部门专门成立公司对桥荫空间进行广告、停车场等经营管理,用赢利资金养护绿化、保洁环境。经费虽然有了着落,但出现管理漏洞,不少桥荫空间成了流浪乞讨人员安营扎寨的场所,企业没有执法权也无力管理。延安路高架整治伊始,相关部门抓紧开展高架桥荫桥孔综合整治属地化管理移交,与桥荫桥孔所在区签订委托管理协议。随即,各区在桥荫下补种绿化,城管等执法力量也对桥荫桥孔进行常态长效巡察整治。目前,这套管理体制已在全市推广。
“深化市容环境责任区制度、加强城市设施养护保洁、加强非机动车停放管理、加强绿地保洁美化、规范标志标牌、清洁车容船貌、促进文明出行”,7项长效管理制度在上海全面推行;35个标准规范、25个迎世博法制保障项目制定落实;98个窗口行业服务标准规范付诸实施……
室内一尘不染、室外“脏乱差”齐全,区域内执法有序、边界处“望界兴叹”,曾是城市管理“老大难”。迎博筹博中,门前责任“三·五·六”联建制在杨浦等区试行:“三自”——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优化;“五共”——目标共定、巡访共查、责任共担、整改共纠、成果共享;“六个一”——一份责任书、一名门责管理员、一块创建标志、一套清洁工具、一个垃圾容器、一个清洁日。
变“两难管”为“两联管”,闸北、虹口等相邻区城管联手,每周对区际接合部联合整治,取缔无照占道经营,规范沿街灯箱广告,拆除违法建筑,清理跨门营业和占道堆物……一系列长效管理举措的“落地”,无疑将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制度保证。(陆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