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西参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首 页
  聚焦广西馆
  世博资讯
  走进世博园
  通知公告
  主题演绎
  世博回顾
上海世博会概况
时间: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地点: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城市经济的繁荣 城市科技的创新
城市社区的重塑 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目标: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
广西馆概况
参展主题:绿色家园 蓝色梦想
广西馆概况:按国务院省区市排序来确定各省区位置,广西展位位于中国馆19号展位,总面积约600平方米,长33.6米,宽17.8米,左邻广东馆,右伴海南馆,背靠重庆馆。
广西馆主题:八桂飘香
广西馆展示亮点:
壮乡元素绽放绿色宣言
电子水帘瞬间组字点题
机器壮妹盛情歌舞迎宾
桂林山水置景视频互动
铜鼓地面空间遥相呼应
壮乡风韵亲近绿色家园
钻石空间渲染蓝色梦想
绣球空间愉悦八方贵宾
相关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细内容
2010年上海世博会部分展馆带来的启示
2010/5/14 16:04:56
【字体:  】【颜色: 绿

为了未来的家园更美好

——2010年上海世博会部分展馆带来的启示(上)



  在上海世博会上,各参展国家对构建未来城市展示出了本国的先进技术和理念,这会对我国未来城市的建设发展方向,给予何种启示呢?记者近日走进世博会部分展馆,一睹为快,听它娓娓道来。

    典型范例引领可持续建筑发展方向
  
    在我们所居住的城市里,既有大型公共建筑、社区住宅,也有不能被人们遗忘的建筑遗产,它们的可持续发展与保护影响着未来城市建筑的发展方向,为此,很多参展国家在世博会上展示了自己对城市建筑进行可持续性实践的案例。
  
    在德国馆“绿色建筑”橱窗中,展示了吕讷堡大学等3座大型公共建筑设计理念和收到的节能效益。
  
    吕讷堡大学外型新颖,由建筑体积相差无几的4部分构成,采用微微倾斜的两座6层楼房和横躺着的两座两层楼房的组合方式。据了解,吕讷堡大学在建设学校中央大楼时,规划了“碳中性”校园的节能目标,而到现在为止,它所追求的这个目标在公共建筑上还未曾有人达到过。它使用了一种智能建筑技术及存储系统,可以平衡一天不同时间以及不同季节对能量需求的变化。“超能社区的美好生活”则向人们展示了席立尔山太阳能社区的成功案例,标志着社区建设实现无污染零排放的目标已成为现实。在工业化国家中,大约50%的能源消耗是建筑物产生的。从2009年开始,德国禁止建造没有配备隔热设施或者没有配备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建筑物。随着这一措施的落实,人们逐渐看到达到能源平衡目标的可能性。
  
    席立尔山太阳能社区的59幢太阳能居民房以及1幢大型商住两用房全年所生产的用于电力及供暖的能量,甚至超过了住户本身的需求,多余的电量还被直接输入公共电网,增加收入。这不仅实现了100%%无污染零排放,还保证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欧洲各国更没有忘记对建筑遗产的可持续性保护。记者在瑞士馆一座标有“留旧貌保存古韵,用新材节能延年”标语的三维观景仪中看到,瑞士对旧民居建筑实行高质量的翻新方式,要求既降低能源消耗,又要保护国家文化遗产,在延长房屋使用寿命的同时节能超过50%。
  
    此外,为了保护自然资源、推进高效使用能源以及建造环保建筑,瑞士还尝试在类似阿尔卑斯山这样气候条件极端的情况下,如何在那里建造坚固耐用的建筑。
  
    先进理念关注节能减排
  
    如何节约不可再生能源,降低城市能耗,减少二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也是此次世博会参展各国竞相展示的焦点。
  
    无限循环利用水资源,瑞士馆给人们作出了自己的释读。
  
   记者从瑞士馆三维观景仪中的图片介绍中了解到,瑞士被誉为欧洲水宫,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已被纳入瑞士宪法,其目的就是确保水质清洁。目前,95%%的瑞士家庭的生活用水都与污水净化系统紧密相连,经过高科技处理达标后的污水会被重新排入自然水域,使湖泊成为城市饮用水的来源。在瑞士,人们还可以直接引用自来水或者喷泉水。巴塞尔应用喷泉就是著名一例。
  
    瑞士对于水资源的管理采取可持续发展方针。其一体化的水资源管理不仅包括经济用水、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还包括水资源保护和水灾预防。
  
    在城市排出的二氧化碳中,有75%%来自汽车等交通工具。因此,选择自行车这种出行方式成为欧洲各国人们的首选。
  

    在欧洲,丹麦、芬兰、瑞士积极提倡自行车出行,而丹麦哥本哈根交通最繁忙的道路,现在也成为了一条自行车公路。此外,在瑞士,人们不仅可以由一种交通工具换乘另一种公交方式,而且还可以把个人的交通工具与不同的交通工具相结合。人们可以把自行车带到带电车上或者把汽车交付铁道托运。“汽车共享”、“合伙用车”也是瑞士和德国常见的租车方式。

围绕城市整体布局实现可持续绿化
  
   “在德国城市里,绿意葱葱的小花园会不时出现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有些年轻人利用市内暂时闲置的空地,将可移动的小花坛放在那里,用来种植日常食用的蔬菜;或做起‘游击园丁’,在夜间出动,将这些地方改造成花团锦簇的漂亮花园……”德国馆的介绍说明了人们对花园城市的向往。
  
    德国科隆绿化带是可持续绿化带建设的成功范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围绕城市半圆形防御工事改建成一条内环绿化带。上世纪20年代末,又在这条市内绿化带的基础上修建了一条外环绿化带,同时还通过修建放射状的绿化设施在不断地扩大城市的绿化面积。目前,新的“绿色区域”又将被实施,将把科隆的绿化系统进行第3条延伸至郊区的绿化带修建,进而实现了城市可持续性的绿化面积管理。 (温禾) 

中国建设报 

投稿】【打印】【关闭】  
 
本网站由广西建设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