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上海世博园内的宝钢大舞台上,“河北活动周”文化展演的重头戏———“中国之窗·京畿神韵·魅力河北”杂技专场演出绚丽登场。
《跳绳》、《巧耍花坛》、《抖空竹》、《地圈》等近年来在世界性杂技大赛中获奖的高精尖节目,向海内外的游客充分展示了河北优秀传统文化——— 杂技艺术的独特魅力,受到了观众的喜爱。
《转碟》是杂技和舞蹈结合的一个节目:一群少女,各自手持数个转动的花盘,伴随着优美的音乐翩翩起舞,她们步履轻盈,做出“滚翻”、“三角顶”、“二节单手顶”、“对头顶”、“肩扛叼花”等一系列技巧,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
坛子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器物,但在杂技演员手里,却也成了道具。在《巧耍花坛》中,演员将坛子娴熟自如地耍弄,巨大的瓷坛一会儿出现在演员手中,一会儿又飞到了演员头上,“砸脖”、“背剑”、“顶缸口”、“头捻”等杂技技巧让游客倍感新奇,观众席上不时发出一声声惊呼。
在当日的演出中,最受观众喜爱的节目当属《抖空竹》和《地圈》。
《抖空竹》是省杂技团久演不衰的节目,曾获得多项国际大奖。几名青春靓丽的少女抖动空竹,嬉戏玩耍,手中不停抖动的空竹“嗡嗡”作响,顷刻间,空竹直飞空中,转眼间却又稳稳地被少女们接住,尤其是互相传递、抛接时,空竹漫天飞舞,让人眼花缭乱,大为叹服。
《地圈》也是省杂技团的“王牌”节目,曾获法国巴黎“明日”与“未来”国际杂技比赛的金奖。在今天的演出中,小伙子们从低到高,直到穿越两米多高的地圈,尽情展现了青春的活力和激情。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来自河南郑州的赵先生和朋友一边不停地将镜头对准舞台,一边说:“河北不愧是杂技之乡,人才济济,不仅有好演员,也有非常好的编导,给人美的艺术享受。”
杂技不仅是我省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省递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在世博会的舞台上,杂技再次成为世界认识河北、了解河北的重要载体。
上海世博会法国阿尔萨斯馆总代表董玛丽看完演出后连跷大拇指,她说:“河北对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地方,但我却知道河北的杂技,因为我曾在法国看过河北杂技演员的表演,非常精美奇妙,给我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这些节目有很多民族文化的元素,让人心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