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是世界文明盛会,更如一台神奇的未来望远镜,带人们遥看未来生活,探索未知世界。如果这台“望远镜”更大更先进,我们会不会看得更远,可以看到地球外世界怎样的模样?
我国著名天文学家、中科院院士叶叔华日前走进世博园,登上“相约名人堂——与院士一起看世博”的讲台,与市民细数世博园里的天文元素和我国大型望远镜的研发进展。天文爱好者不妨循此在世博园里“望星空”。
望星空 上海助力欧亚望远镜
望星空,宇宙的第一缕曙光何时出现?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实质是什么?星系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看脚下,生命是怎样起源的?我国为何西部地震多发而东南相对平稳……这些都有待于不断发展的天文科技解疑释惑。叶叔华院士用1个多小时逐一介绍了我国最新天文科技。
去年,LAMOST(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落成;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将于2014年在贵州建成;未来,我国还要在南极内陆冰穹高原上建南极天文台……利用这些先进仪器,天文学家们正在试图解开更多天地谜团。
叶叔华透露,在上海佘山的脚下,一座口径65米、高70米、重2700吨的射电天文望远镜将在2012年基本建成,它能清楚地“听”到来自宇宙深处的“声音”——微弱的射电信号,并将为我国深空探测项目提供定规观测。同时,这台65米射电望远镜还有助于扩大欧亚望远镜“版图”。目前,中国参加了欧亚大陆的望远镜“巨阵”。上海射电望远镜建成后,再加上欧洲、南非望远镜,全世界的望远镜版图有望进一步开阔视野。
看世博 天文元素需慧眼识珠
世界最先进的天文科技元素很可能就在某个街角,需要观众们慧眼识英雄。这不,荷兰馆的“欢乐街”里,就藏着欧洲航天局赫歇尔望远镜的模型。2009年5月,欧洲阿丽亚娜5—ECA型火箭携带世界最大远红外线望远镜赫歇尔,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这台拥有3.5米口径的远红外和亚毫米波望远镜,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口径的红外空间望远镜,标志着人类向全波段天文学探测研究迈出了重要一步,其核心部分的对焦技术就来自于荷兰。
叶叔华院士提醒观众,看世博展品要用“透视眼”。赫歇尔望远镜的背后,是荷兰作为天文大国取得的卓越天文成果:荷兰参与了名为低频阵列(LO-FAR)的欧洲射电天文台网络——这是一个由2.5万个小型天线构成的天文台网络,分别建造在荷兰、德国、瑞典、法国和英国,覆盖一个直径350公里的区域,用以寻找外星生命和深空探测。如果从高空中俯瞰,这些天线阵列组成的形状,酷似一个奔跑中的运动员,非常漂亮。(马亚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