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西参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首 页
  聚焦广西馆
  世博资讯
  走进世博园
  通知公告
  主题演绎
  世博回顾
上海世博会概况
时间: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地点: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城市经济的繁荣 城市科技的创新
城市社区的重塑 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目标: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
广西馆概况
参展主题:绿色家园 蓝色梦想
广西馆概况:按国务院省区市排序来确定各省区位置,广西展位位于中国馆19号展位,总面积约600平方米,长33.6米,宽17.8米,左邻广东馆,右伴海南馆,背靠重庆馆。
广西馆主题:八桂飘香
广西馆展示亮点:
壮乡元素绽放绿色宣言
电子水帘瞬间组字点题
机器壮妹盛情歌舞迎宾
桂林山水置景视频互动
铜鼓地面空间遥相呼应
壮乡风韵亲近绿色家园
钻石空间渲染蓝色梦想
绣球空间愉悦八方贵宾
相关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细内容
世博会新闻中心搭建全球媒体平台 让世博精彩更好地走向世界
2010/6/21 17:02:01
【字体:  】【颜色: 绿
    记者从上海世博会新闻中心了解到,截至目前,进入世博园区的境内外媒体人员总计超过8万人次,世博新闻中心累计受理境内外记者采访申请和问询超过1.5万人次。

空前规模的盛会受到空前关注,仅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就被全球120家电视台转播。庞大的数字背后,世博会组织者也迎来巨大挑战,怎样让成千上万进入园区的记者采访顺利?怎样让中外媒体更好将世博故事带向全世界?

服务换来诚挚感谢

据上海世博会新闻中心主任宋超介绍,自4月27日新闻中心开放以来,许多媒体记者多次入园采访,部分记者长期驻守园区深入报道。据统计,目前刷卡入园的记者已超过8万人次。

截至目前,新闻中心已向1.15万名前来采访世博会的境内外媒体人员发放媒体注册证,其中约9600人来自境内媒体,1400余人来自境外媒体,约460人来自港澳台媒体。此外,还有约400名外国记者作为随团人员,跟随各国政府代表团到世博园采访了相关的国家馆日活动。

开园以来,世博新闻中心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已举行新闻发布会近60场次,开展了多次集体采访活动,接待了近30批次的境外记者参访团,组织了10次“感知上海”集体采访。

上海世博会开幕以来,新闻中心的国际广播电视中心为近50家境外媒体提供了直播技术服务,直播节目时间累计超过92小时,包括向境外媒体传送了世博会开幕式和开园仪式的公共信号,其中开幕式被全球约120家电视台转播。德国电视一台和路透社还给新闻中心写来感谢信,特别感谢国际广播电视中心热情的服务。其中德国电视一台的来信中说,正是有赖于新闻中心的大力帮助,保证了其4月26日至30日“未来城市”上海直播周系列节目的顺利播出。这一节目在德国的平均收视率达21.6%,平均每天约有479万德国观众收看。

各方意见即知即改

开放两个月来,世博新闻中心通过举行参展方新闻联络官座谈会、园区运行管理部门座谈会和当面了解中外媒体需求等多种形式,主动听取各方意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一开始,不少参展方不熟悉世博新闻发布会相关程序,使其在举行新闻发布会、与媒体沟通过程中遇到困难。对此,世博新闻中心在世博官方网站增加了关于举办新闻发布会的详细介绍。参展方还提出新闻发布会的申请等待时间过长,新闻中心马上作出改变,缩短新闻发布会预订周期,从原来需提前10个工作日提交预订申请改为提前2—3天提交申请,参展方表示非常满意。

记者同样有难题。许多外国记者在世博会开幕后才提出采访申请,需要办理临时注册手续。一些外国记者采访需求迫切,无法长时间等待。5月初,新闻中心前台几乎天天都有询问注册流程的境外记者。对此,新闻中心决定加快记者注册时间。新闻中心下属的媒体注册中心与相关职能部门对接,认真梳理并改进记者报名申请受理、签证信息传送、证件制作管理、证件发放等工作环节,对比较紧急的媒体注册需求由专人负责处理,确保了注册证件办理速度。

为了给中外媒体记者创造良好的采访环境,世博新闻中心还一直在不断完善软硬件服务,创造温馨的“记者之家”。世博会试运行至开幕的一段时间,园区交通问题一度成为媒体反映强烈的问题。新闻中心经过努力,很快开行了媒体班车,每天往返于浦东华丰路安检口与新闻中心之间,目前已进入常态运行。新闻中心电瓶车的服务调度不断改进,现在重点向携带摄像器材的电视记者提供服务。

新闻中心的餐饮服务也在不断改进,餐饮价格日趋合理。开园第一个月,新闻中心负责人时常去餐饮服务区检查,看看价格如何,嘱咐销售单位不能涨价。新闻中心提供的免费咖啡和茶歇点心更是受到广大记者的欢迎。

上海世博会新闻中心执行副主任朱咏雷强调,新闻中心一定要通过换位思考,多方面改进服务工作,不仅让新闻中心成为记者之家,也要成为世博会各参展方的重要合作伙伴,将新闻中心建成各参展方开展对外交流的重要园地。

智慧打造沟通平台

打造记者之家,光靠细心、负责还不够,近两个月来,世博新闻中心与参展方、媒体一起,用智慧搭建起一个连接各方的世博传播平台。

世博参展方有246家,世博开幕初期,不少媒体遇到采访难、找采访对象难的问题。世博新闻中心获知,大部分场馆都为参展特设新闻联络官。新闻中心工作人员认为,应该想办法在新闻官和媒体之间搭起沟通顺畅的桥梁。他们首先想到功能强大的网上新闻中心,让新闻官和记者一样,能获知新闻发布会、重要采访活动、演出活动等信息,以便让他们与记者在沟通时能“保持同步”。

为方便新闻官与记者联系,新闻中心邀请新闻官加入记者的集体采访活动,每周主动组织两至三次集体采访,内容涉及世博科技、世博环保、上海城市发展、上海人民生活等,每次都有数十名境内外记者参加。采访活动也向各参展方的新闻官开放,这一方面密切了各展馆新闻官与媒体的联系,另一方面也让双方更全面地了解上海。

世博运行过程中,每天都有各种活动、新闻发布会、集体采访安排等,面对大量的记者,如何将采访通知发送到位也是个难题。如果采用传统的传真方式,不但浪费大量纸张,接收起来也不方便。于是,新闻中心巧妙利用飞信这一新的通讯方式,5月份通过短信平台向境内外记者发出了10万条媒体短信,内容包括发布预告、活动信息等,还在网上新闻中心发布了近400条中英文信息,确保中外记者能在第一时间获知信息。(徐蒙)

  

解放日报 

投稿】【打印】【关闭】  
 
本网站由广西建设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