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西参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首 页
  聚焦广西馆
  世博资讯
  走进世博园
  通知公告
  主题演绎
  世博回顾
上海世博会概况
时间: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地点: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城市经济的繁荣 城市科技的创新
城市社区的重塑 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目标: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
广西馆概况
参展主题:绿色家园 蓝色梦想
广西馆概况:按国务院省区市排序来确定各省区位置,广西展位位于中国馆19号展位,总面积约600平方米,长33.6米,宽17.8米,左邻广东馆,右伴海南馆,背靠重庆馆。
广西馆主题:八桂飘香
广西馆展示亮点:
壮乡元素绽放绿色宣言
电子水帘瞬间组字点题
机器壮妹盛情歌舞迎宾
桂林山水置景视频互动
铜鼓地面空间遥相呼应
壮乡风韵亲近绿色家园
钻石空间渲染蓝色梦想
绣球空间愉悦八方贵宾
相关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细内容
本地治里给上海启示 石库门改造需市民主动参与
2010/7/23 16:37:40
【字体:  】【颜色: 绿
    本地治里是一座奇特的城市,因为曾是法国殖民地,这座城市保留了许多法国元素,包括一种被称为“法泰米尔式”的一种建筑,是当地独一无二的标志性象征之一。随着这些建筑逐渐成为老宅危房,居民们开始大量拆屋造楼以改善居住条件,而那些珍贵的“城市名片”也面临着消失的危险。“本地治里的传统建筑一度面临消亡,但因为一栋老宅重生改变了这一切。”城市最佳实践区本地治里案例负责人萧靖臻小姐说,本地治里的老建筑和上海的石库门非常像,两地有许多可互相借鉴之地方。
  
  “印版石库门”曾面临消失
  
  本地治里是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的一座海滨城市,历史上最早曾是葡萄牙殖民地,后被法国占领,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才真正回归印度。长时间的殖民统治,给这座城市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至今法语还是当地的官方语言,而走在本地治里老城街头,仿佛突然来到了一座法国小镇。
  
  本地治里的传统老建筑,主要是泰米尔式的本土建筑、法式舶来建筑和一种被称为“法泰米尔式”的混合型建筑。“这种建筑结合两者的优点,既有法国建筑的优雅美观又有泰米尔式建筑适应当地环境的特点,是在当地历史环境下独一无二的产物,这点和上海石库门非常像。”萧靖臻说,“法泰米尔式”建筑可被理解为印度的石库门。
  
  可上世纪70年代,本地治里的市民开始设法改善居住条件,这些破旧不堪、生活设施落后、光彩不再的老宅成为阻碍市民生活提升质量的一大障碍,许多人选择拆除老宅建造新楼。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1995年本地治里的法泰米尔式建筑还有1807栋,到了2005年,就剩下1173栋了,这些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宅看上去前景非常不妙,但当地一个有钱人的无心之举,却改变了老宅的命运。
  
  一栋老宅挽救“城市名片”

  
  印度国家艺术文化基金会(简称Intanch)致力于保护濒临消失的印度传统文化,这一民间组织一直为保护“法泰米尔式”四处奔走。修缮法泰米尔式建筑需要特殊的传统工艺,In-tanch有这项技术,但花费非常高,大多数本地治里市民根本无法承担这笔费用,而且也缺乏修缮老宅的意愿。
  
  由于大部分市民希望拆除老宅建造新楼,当地政府部门出于拉选票的考虑,也对保护老宅缺乏动力,而是更倾向顺应民意拆掉老楼。于是老建筑保护工作曾在本地治里举步维艰,看着老楼一栋栋地消失,Intanch心急如焚但也无能无力。
  
  2000年,本地治里的一名有钱人也许是心血来潮,出了一大笔钱聘请Intanch为自己产业中的一所标准法泰米尔式建筑进行修缮和现代化改造。这栋建筑在之前是附近出了名的“不可救药”的危房,当地人认为它的倒塌只是时间问题。
  
  可是当改造修缮工作完成后,结果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不少人惊呼原来老宅还可以这么漂亮宜居。这栋建筑后来被改建成了一栋名叫“奥莱特”的酒店,成为了当地最有名的酒店之一,许多外国游客就是冲着这所风格独特酒店而来,非该店不住。
  
  “奥莱特”的成功让许多本地治里人意识到一条新的思路,原来老宅也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在以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本地治里,这一思路得到普遍认可,一时间人见人嫌的老宅一下子变成了炙手可热的“城市名片”。
  
  引入国际援助帮老宅重生
  
  位于城市最佳区的本地治里案例就是一栋法泰米尔式建筑的复制品,在这座展馆中,介绍了本地治里在保护老建筑方面的成就,其中一个创新的思路就是引入一项名为“亚洲城市方案”的国际援助计划来保护当地老建筑。虽然老建筑对于城市的重要已经引起了市民和政府的关注,但还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开展这项工作。在各方的努力下,本地治里向欧盟申请了“亚洲城市方案”援助。
  
  出于保护人类共有文化遗产的原因,欧盟批准了本地治里的申请,承担了65%的专项资金,并牵线意大利乌尔比诺与法国维伦纽夫连两座在历史遗产保护上颇有建树的城市与本地治里结对,携手保护当地文化遗产。
  
  在充足资金的保证下,本地治里的老建筑得到了修缮,许多濒临倒塌和拆迁的老宅如今又漂亮又好住。家住维塞尔街63号的乌莎夫人拥有一栋130年历史的老宅,开始她对修缮心存疑虑,但当修缮工作全部完成后,她拥有了一栋漂亮的新房子。乌莎夫人家的改变在本地治里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本地治里人开始意识到恢复老宅不仅可以带来可观旅游业的收益,更是一种向祖先表达敬意的方式。
  
  提高生活质量以老宅为荣

  
  萧靖臻认为,在老建筑保护上,上海的石库门可以吸取本地治里“法泰米尔式”的经验。“和法泰米尔式一样,石库门也是中西混合的一种独特建筑,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独一无二的产物。”萧靖臻说,上海已经意识到了石库门对一座城市的重要性,在保护石库门上也一直不遗余力,但现在仍存在一个问题,如何让市民心甘情愿地加入到这项工作中来。
  
  目前上海面临的挑战是,石库门外部虽然得到了修缮,但内部生活设施还不甚理想,居民生活不便。萧靖臻认为,要使居民以住在老宅为荣,首先就要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也要让老宅居民看到保护老宅将为他们带来现实的好处。“据我所知,上海已经开始在一些石库门社区开始了这种探索,在这一领域,本地治里可以与上海进行交流,共同探索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之路。”(李一能)
新闻晚报  

投稿】【打印】【关闭】  
 
本网站由广西建设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