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西参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首 页
  聚焦广西馆
  世博资讯
  走进世博园
  通知公告
  主题演绎
  世博回顾
上海世博会概况
时间: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地点: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城市经济的繁荣 城市科技的创新
城市社区的重塑 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目标: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
广西馆概况
参展主题:绿色家园 蓝色梦想
广西馆概况:按国务院省区市排序来确定各省区位置,广西展位位于中国馆19号展位,总面积约600平方米,长33.6米,宽17.8米,左邻广东馆,右伴海南馆,背靠重庆馆。
广西馆主题:八桂飘香
广西馆展示亮点:
壮乡元素绽放绿色宣言
电子水帘瞬间组字点题
机器壮妹盛情歌舞迎宾
桂林山水置景视频互动
铜鼓地面空间遥相呼应
壮乡风韵亲近绿色家园
钻石空间渲染蓝色梦想
绣球空间愉悦八方贵宾
相关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细内容
定格世博百日 精品力作勾出美好回忆
2010/8/9 11:57:15
【字体:  】【颜色: 绿

上海世博会8日走过了100天,如果说当初很多人对于世博园里形形色色的3D、4D电影还充满困惑,怀疑是不是错入了电影院,那眼下,相信大部分游客已经学会从大大小小的屏幕中去体会参展方的用心良苦,否则,也就不会有沙特馆6小时、8小时甚至10小时排队时长诞生了。

因为,在世博会这场影像盛宴里,能够让人留恋和回味的,其实远不止影像本身。

任何一部电影,想要在15分钟内完成表述,都是一项艰巨任务。尤其是当它还肩负着传播理念、展示科技、发人深省的种种“重担”时,更是难上加难。不过,在过去的100天里,我们却在世博园各个角落欣喜地发现了一部又一部精品力作。

影像讲故事最直接

“沙丘”阿联酋馆离“月亮船”沙特馆很近。记得5月刚开园时,有一次9点刚过,记者便从5号门直奔阿联酋馆的排队通道,但直到9点15分,弯弯曲曲的围栏中却依然只有寥寥数人。大批游客冲着“月亮船”一路狂奔,却未朝“沙丘”瞥上一眼。而如今,“沙丘”人气早已随着馆内电影的良好口碑一路走高,不排上二三个小时,难!

“沙丘”之中,三个展厅都把影像作为唯一表述方式。

灯光暗下,影片《一眨眼的瞬间》首先从小男孩拉希德和父亲围坐在篝火前的对话开始。父亲手捧珍珠,道出阿联酋在几十年内怎样从靠采集珍珠过活到靠石油腾飞的过去。阿联酋馆礼宾部经理扎伊德很有感触地告诉记者,这个故事其实是很多阿联酋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上世纪20年代,珍珠采集业是阿联酋的支柱性产业,当时我爷爷生意就做得非常好,房子造得像宫殿一样,还生了16个孩子,而且都上了大学,后来他的长子当了大使,次子在1962年就取得石油勘探专业博士学位……”

只可惜,随着人工饲养珍珠的推广,阿联酋的珍珠开始大幅贬值:“阿联酋人当时靠天吃饭,除了畜牧业就只有采珠,打捞的珍珠卖不出去,很多人就都失业了。当时爷爷也只能到印度做起丝绸、香料生意。”

此时,影片戛然而止。

带着疑问来到第二展厅,面朝“立柱”席地而坐后,一个个普通阿联酋人开始透过“立柱”讲述各自不同的努力奋斗,“靠天吃饭”这个帽子渐渐被甩到一边。等《一眨眼的瞬间》再度继续,观众已不知不觉身处第三展厅。此时,勤劳的阿联酋人已经通过开发石油,找到新的“增长点”。阿布扎比的现代、迪拜城的奢华,让所有看客叹为观止。“电影是个神奇的东西。我们不可能把哈利法塔和酋长宫殿搬到上海,但我们可以通过电影让游客最直接了解阿联酋的过去和未来。”扎伊德微笑着向记者解释他们的用意。

“10小时”换回的震撼

当然,说到电影,“月亮船”沙特馆还是不得不提的。这一百天来,沙特馆刷新了一个又一个排队时长纪录,“10小时”俨然已让“月亮船”成了游人心中的“神话之地”。

排还是不排,这是个问题。但当你真正“苦尽甘来”站上圆弧形传送带,穿过传说中的那道“水雾门”后,眼前的一切还是会让所有人都张大嘴巴:“哇!太震撼了!”

“月亮船”里的“世界最大屏幕”果然不是盖的,它的面积达1600平方米,相当于2个室内足球场大小,4块屏幕从脚下一直“蔓延”至头顶,无论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除了影像,还是影像。沙特参展委员会执行总监穆罕默德·加姆迪教授自豪地告诉记者,眼前的画面并非3D、4D,当然也非时下流行的IMAX:“这是一种新技术,我们把它称为‘珍宝影院’,在这里可以让人体会到‘人影合一’的感觉。”

站在传送带上一路向前,眼前时而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时而是五颜六色的游鱼,时而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时而是浩瀚无垠的星空。记者感觉,此时的传送带更像是一块神奇的“飞毯”,带领人们尽情领略难得一见的中东美景。

虽说这部10来分钟的电影更似风光片,既无剧情也没演员,但光是屏幕震撼的效果,就足够让人回味良久,毕竟人的一辈子又有多少机会能在如此大的屏幕前体会“人影合一”呢?

转角的精彩不该错过

如果你热爱电影,那就一定要到联合国馆好好走一走。从世博会开幕至今,在那里放过的影片不下百部,却很少被人“注意”,大多数人参观时都会对过道两旁的液晶电视“视而不见”,殊不知很可能就此错过一部大片。

记者就曾站在一个转角的电视机前意外发现了“王宝强”。在这部由顾长卫执导的黑白影片里,王宝强饰演的“王宝强”去工地探望一个身患艾滋病的老乡张小虎,面对工友们疑虑的眼色,“王宝强”拉着张小虎一起吃饭、喝酒、劳动,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工友们对于艾滋病传播的错误认识。整部影片片长8分钟,却没有一句对白,仅仅以不同节奏的音乐来作为分界。

在联合国馆论坛区,还有个有着194个座位的会场,每个座位椅背上都印有成员国的国旗。在这里的大屏幕上,同样滚动播放联合国下属各组织选送的影片。在会场右侧的控制室,记者找到多媒体主管周广平。打开电脑,周广平如数家珍般介绍起自家馆里的这些“宝贝”:“这部吕克·贝松的《家园》,通过航拍54个国家,旨在激发全世界观众对保护地球的共同责任感,据说拍了15年呢;田壮壮的《德拉姆》,讲的是茶马古道上的故事;这里还有姚明、巴拉克拍的宣传片……”

不过周广平也坦言,要想领略这些大片的魅力并不容易:“我们馆里30多台电视机,加上会场里的大投影墙,放的影片没一个重样的,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来去匆匆’,瞄上一眼就走了。其实真正坐下来看,这些片子还是很有看头的。” (王星 ) 

文汇报 

投稿】【打印】【关闭】  
 
本网站由广西建设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