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西参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首 页
  聚焦广西馆
  世博资讯
  走进世博园
  通知公告
  主题演绎
  世博回顾
上海世博会概况
时间: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地点: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城市经济的繁荣 城市科技的创新
城市社区的重塑 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目标: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
广西馆概况
参展主题:绿色家园 蓝色梦想
广西馆概况:按国务院省区市排序来确定各省区位置,广西展位位于中国馆19号展位,总面积约600平方米,长33.6米,宽17.8米,左邻广东馆,右伴海南馆,背靠重庆馆。
广西馆主题:八桂飘香
广西馆展示亮点:
壮乡元素绽放绿色宣言
电子水帘瞬间组字点题
机器壮妹盛情歌舞迎宾
桂林山水置景视频互动
铜鼓地面空间遥相呼应
壮乡风韵亲近绿色家园
钻石空间渲染蓝色梦想
绣球空间愉悦八方贵宾
相关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细内容
从奥运到世博 开放的中国拥抱世界
2010/8/10 15:40:20
【字体:  】【颜色: 绿

2010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两周年纪念日,同一天,上海世博会开幕第100天。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短短两年时间,在中国广袤国土上一北一南接踵而至的两大国际盛会,让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不懈追寻"强国梦"的东方文明古国,站到历史大舞台的聚光灯下。

这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关键时刻,奥运与世博,带来的不仅仅是地标性建筑,也不仅仅是两座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飞跃,更多的是全球视野、天下胸怀,是中国更加开放地融入世界的力度与信心!

北京奥运、上海世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又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加速器"

梅西在"鸟巢"亮相,"最新火炬手"金晶再次穿上火炬服出现在世博园……北京奥运会开幕2年了,当年的"奥运宝宝"现在已经咿呀学语;上海世博会开幕100天了,游客人数即将突破3800万。

"在当今国际经济大波动和国际格局大调整的时期,奥运和世博接连来到中国,不是偶然,也不是巧合,而有其必然性。这是世界对中国改革开放、进步发展的高度认同,"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长汪胜洋说,"21世纪前二十年是中国的战略机遇期,在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奥运会、世博会无疑将成为重要的'加速器'。"

无论是在奥林匹克历史中写下光辉篇章的北京奥运会,还是开启世界博览会新历史的上海世博会,促进了中国的进一步开放:从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到新闻采访管理、信息公开透明,在两大盛会的筹办过程中,中国吸收、借鉴、接受了一系列国际规则,展现出融入世界、与各国平等交流的最大诚意。

2007年1月1日,《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颁布,使外国记者在华采访畅通无阻。英国广播公司总裁马克·汤普森评价北京奥运会时曾说:"毋庸置疑,中国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开放,希望这种开放能够持续下去。"让他满意的是,北京奥运会闭幕后,中国对外媒开放的大门继续敞开,从玉树地震到上海世博,中国正以越来越开放的姿态展现在世界面前。

600多家境外媒体的近3500名记者报名参加上海世博会报道,上海世博会新闻中心自4月27日开放以来,已举行各类新闻发布会近百场,受理境外记者采访申请和问询超过1.2万人次,接待境外媒体记者团50多个……继北京奥运会后,上海世博会再一次真正成为年度国际新闻盛宴。

除了记者,更多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世博会期间,海外游客数以百万计,世界从来没有如此集中地在关注中国,上海世博会提供了中国融入世界的史无前例的巨大舞台,"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副主任周汉民说。

汪胜洋则形容:两大盛会接踵而至,是中国顺势对接世界、深化改革开放的"超级机会"!当今改革开放处于全面深化期,其中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城市化。世界上各个国家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在上海世博会完成这一"命题作文",展现了各自对城市化的理解与实践,凝聚了一个国家在此领域的最高智慧。对于正处于城市化关键节点的中国而言,上海世博会是敞开胸怀学习世界的最好课堂。

在上海世博园里,人山人海中,前来"取经"的政府官员与专家络绎不绝:瑞士如何进行水治理、西班牙如何建廉租房、加拿大如何破解垃圾围城……揣着问题前来,带着答案离开。

2010年,世博之年,深圳设立特区30周年,浦东开发开放20周年,滨海新区开发开放5周年。中国,站在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上!

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熏陶下成长的一代人,是热情拥抱世界的一代人

2008年8月8日深夜,当奥运圣火在"鸟巢"上空熊熊燃烧时,仰首相望的志愿者祝越热泪盈眶。2年后,当他又成为一名世博志愿者时,这种睽离已久而始终未曾远去的情感,又活生生地灵动起来--两年间,他两度亲身见证了中国的伟大时刻。

22岁的祝越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两次志愿者经历,很多相似处:同样风吹日晒,同样始终处于高度的兴奋之中,同样每天看着全球各地的观众流水般从自己身边淌过,同样突然感觉世界距离自己这么近。"服务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是我一辈子的精神财富。其实,每个能赶上奥运会、世博会在自己国家举办的人,都是很幸运的!"

还有什么比奥运会、世博会这样的就在身边的国际盛会,更能给一个国家的青少年带来刻骨铭心、影响一生的经历?

1964年,东京举办奥运会,1970年,大阪举行世博会。两大国际盛会,不仅促进了二战之后日本经济的腾飞,更深刻影响了一代日本人。中国前驻大阪总领事王泰平说:东京奥运会,大阪世博会,让日本在世界面前打开了一扇大门,对于日本人的影响,至今犹存。

尽管这个世界动荡不安,有灾难、战争与暴力,但是,历届世博会上,每个国家都精心呈现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呈现了一个令人心醉神迷的未来新世界。在上海世博园里,无论是丹麦馆里远渡重洋而来的小美人鱼,还是法国馆里难得一见的塞尚、高更与梵高的真迹,或者德国馆里震撼人心的高科技……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里,是一个"最美的世界"。对于正处于心智成熟、观察世界关键时刻的青少年来说,这是梦想与激情被点燃的珍贵体验。

8日,上海最高温度为34摄氏度,世博园里人头攒动,到处都是趁着假期前来游览的青少年。面对镜头,他们大笑着或者蹦跳着留下年轻的表情。

在北京奥运会,在上海世博会,世界看到的是中国的表情:自信,微笑,富有激情与梦想。

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将给中国年轻一代留下什么?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博导肖焕禹说:开阔了眼界,凝聚了人心,激发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将为推进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最美的上海,开放的中国,正在迎接四海宾朋

外滩,一群沧桑斑驳的建筑,黄浦江缓缓流过,却载不尽中国人对这片被称为"万国博览会"的建筑的复杂情感。如今,与外滩隔江遥望的,是上海世博园梦幻般的建筑群,在蓝天白云下如奇葩盛开,美轮美奂。

"这是有史有来最美的上海,正在迎接四海宾朋"--周汉民用诗一样的语言说。放眼浦江两岸,遍布着星罗棋布的美丽展馆、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以及天女散花般的公园绿地,犹如一个五彩缤纷的"地球村"。  

作为无数个为上海世博会倾心竭力的人员之一,这是周汉民人生中最珍贵的一段体验:守望梦想成真。

这个梦太悠长,在二十世纪的前十年,沉沦在无边黑暗之中的老中国,顽强萌生着寻求民族复兴、重建大国光荣的梦想,1908年与1910年,中国的"奥运梦"、"世博梦"次第诞生,一百年后,迎来了圆梦时刻。

中国梦想,与全世界分享。

康伦出生在美国丹佛、在犹他州长大,美国举办过多届世博会,但康伦都未能一睹风采,今年,他和他全家6口人共同参观上海世博会,一圆世博梦。

这位目前在上海通用汽车工作的美国人有三个孩子,孩子们近期最爱的不是米老鼠,也非变形金刚,而是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每次出门,只要看见海宝,孩子们便会嚷着要一起拍照。而康伦印象最深刻的,是开放的中国给世界带来的机遇。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美国汽车巨头通用公司陷入空前困境,而在太平洋对岸的中国上海,通用中国却一枝独秀,2009年,全年营业额达到500亿元人民币。通用汽车决定:将国际运营总部搬到上海浦东。

全球金融危机重创世界,世界因此更加重视此次在上海的团聚。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创造了世博会有史以来参展方的最高纪录。世博开幕100天来,来自世界各地的约80个国家、7个国际组织举行了国家馆日或国际组织荣誉日活动。此外,还有约20座城市举办了各种特别活动。东西方文明在此交融,中国人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拥抱世界。

"北京奥运是中国更加开放的历史起点,一个在开放的道路上继续行走的中国,虽然并不完美,但却很真实"--新加坡《联合早报》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后如是评价。上海世博会开幕后,日本《朝日新闻》社论说:"上海世博会让人们为中国的魅力所惊叹。今天的中国已经与世界密不可分,世界的未来也与中国人的未来密切相关。"

中国,正自信地拥抱世界。 (肖春飞 谭晶晶) 

新华网 

投稿】【打印】【关闭】  
 
本网站由广西建设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