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在锦江乐园站乘坐轨交1号线的“上班族”都知道,“凌云轨道交通服务队”的10名老年志愿者们总会在7时30分至8时30分出现在地铁候车大厅,劝导不文明行为、排除高峰时段的种种险情。6年来,一些因受过志愿者批评而曾对他们出言不逊的年轻乘客,也不知不觉加入倡导礼让的队伍……
服务队里的10名老年志愿者,年龄加起来刚好620岁,平均62岁。2004年10月,世博会申办成功不到一年,徐汇区凌云街道组建起这支志愿者队伍,每天早高峰时间在拥挤的锦江乐园地铁站上岗值勤。如今已成为全市成立最早、坚持服务时间最久的轨交服务队,连续3次被评为上海市志愿者服务先进集体。
队长唐修衫今年69岁,6年来几乎每个工作日都骑车来到地铁站,风雨无阻,带领队员们一起站岗服务。老人们从不迟到、从不早退,也不讲待遇、不计报酬,数年如一日奉献的信念是什么?回答都差不多:“为着一份承诺,我们答应过居民保一方平安,就要坚持到底。”
为了保证没有安全死角,志愿者们每人负责4个车门,不停地在4扇门之间巡逻,提醒大家站在黄线后候车、排成纵队依次上车。地铁进站时人流涌动、难免磕磕碰碰,乘客间的争吵也时有发生,62岁的曲进平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一次,两个年轻人因碰挤而打架,眼看即将殃及旁边乘客,曲进平不顾“老胳膊老腿”,一把拉开双方,自己还受了伤。
志愿服务时间久了,老人们都成为“半专业人士”,常能依靠经验消除事故隐患。前不久,一名年轻女士候车时身体不适,脸色发白,志愿者沈燕萍和周锦妹发现后赶紧上前搀扶,想不到女士突然倒在她们身上,她俩一个实施紧急救护、一个求助“120”,及时避免一起事故。
不久前,63岁的志愿者何健美家从凌云街道搬到九亭镇,她每天都要花两个小时,坐“沪陈线”到七宝,再转一辆公交车到虹梅南路、最后步行15分钟到地铁站,队员们劝她不要来,可她却执意坚持到世博会闭幕。如今,10位老人都有个共同心愿:“希望找一批认真负责的青年接班人,这样我们才能安心‘退休’。” (栾吟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