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西参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首 页
  聚焦广西馆
  世博资讯
  走进世博园
  通知公告
  主题演绎
  世博回顾
上海世博会概况
时间: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地点: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城市经济的繁荣 城市科技的创新
城市社区的重塑 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目标: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
广西馆概况
参展主题:绿色家园 蓝色梦想
广西馆概况:按国务院省区市排序来确定各省区位置,广西展位位于中国馆19号展位,总面积约600平方米,长33.6米,宽17.8米,左邻广东馆,右伴海南馆,背靠重庆馆。
广西馆主题:八桂飘香
广西馆展示亮点:
壮乡元素绽放绿色宣言
电子水帘瞬间组字点题
机器壮妹盛情歌舞迎宾
桂林山水置景视频互动
铜鼓地面空间遥相呼应
壮乡风韵亲近绿色家园
钻石空间渲染蓝色梦想
绣球空间愉悦八方贵宾
相关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细内容
尴尬的应该是那一地垃圾
2004/7/5 8:41:03
【字体:  】【颜色: 绿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垃圾数量也在迅速增加。如何才能处理好城市生活垃圾,成了眼下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有了垃圾就得清除,这和人需要天天清洗脸上的污垢是一样的道理。往更深一层意义去理解——用建设部某位高级官员的话来说:生活垃圾问题“还可以把它放到我们国家可持续发展这个高度上来重视。牵涉到资源、牵涉到环境,是多大的事情啊。处理不好造成环境污染,处理不好也造成资源浪费”。

 为此,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早在两年前就出台了《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按理说,作为垃圾处理收费的一个制度,早已被确定了下来。有了这一“上方宝剑”,各地的城市生活垃圾收费的问题应该迎刃而解了。然而,两年来,尽管全国已有28个省、市、自治区转发了四部委的文件,初步统计有118个城市出台了相应政策,实行了城市生活垃圾收费制度。,还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已经完成了听证会,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工作。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够发达、条件比较差的如贵州等省份,推广很快,城市开展征收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但从全国的情况来看,进展还不够理想,同时暴露出了诸多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垃圾处理收费政策无疑是一个好政策。垃圾处理收费政策同时还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政策。正如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法官王达的认为:“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垃圾收费’是一项法定的行政收费”。既然是法定的行政收费,反正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照收就是,何来的难处?偏偏,难度还很大。

就拿广西的首府南宁市来说,目前生活垃圾处理费性质只属于经营性服务收费。收费方式主要靠居委会、环卫部门逐家逐户上门收取,纯属经营性服务收费。又由于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对象涉及市内各行政、企事业单位、个体经营者、社会团体、城镇居(村)民和城市暂住人口等,工作量非常大且收费成本很高,此外,开征面少、标准偏低,收费方式不一,收缴率低,缺乏统一规定,收取和使用不规范,以及部分群众把垃圾处理看成是公共性社会福利事业,对按“谁污染,谁付费”的国际惯例实行生活垃圾处理不理解,难以接受等,也是“垃圾费”征收的几大难点。许多地方甚至出现实行收费,又怕收费的尴尬局面。

 垃圾处理收费的困难是多方面的。但路子应该也是多方面的。

 据国家发改委有关官员介绍,这次在修改《固废法》中,增加了一章关于垃圾的内容,也包含有垃圾处理收费的问题。遵循“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固废法》的修改和增加的条款为我们下一步垃圾处理收费提供法律依据。这位政府官员认为,目前阶段,是否应是如何把费收上来,而不是过多的讨论或争执属于什么性质的收费。要放手去做,怎么做对征收工作有利就怎么做。这位政府官员还认为,实际上, 垃圾处理收费主体与被收费者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服务关系,必要时可采取法律手段。她同时强调,老百姓对垃圾处理收费的认识不够,是造成收费工作困难的其中一个原因。加强宣传力度,应该成为下一步工作的对策之一。

 建设部的一个位高官也强调,垃圾处理是一件非常难做的事情,很多发达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走过的路程的困难程度我们必须有充分的估计。社会的认知程度、社会的发展程度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把这个事情做好。这中间有个过程,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个工作的过程加快一些。保护环境是全社会的责任,污染者付费,这个道理一定要和老百姓讲清楚。

 最后一提的是,那生活垃圾就摆在那里,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去处理掉它,只要处理到位了就算成功了。能否这么说,尴尬的应该是那一地垃圾,而不是“垃圾收费”本身了。(韦月红)

 

投稿】【打印】【关闭】  
 
本网站由广西建设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