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西参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首 页
  聚焦广西馆
  世博资讯
  走进世博园
  通知公告
  主题演绎
  世博回顾
上海世博会概况
时间: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地点: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城市经济的繁荣 城市科技的创新
城市社区的重塑 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目标: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
广西馆概况
参展主题:绿色家园 蓝色梦想
广西馆概况:按国务院省区市排序来确定各省区位置,广西展位位于中国馆19号展位,总面积约600平方米,长33.6米,宽17.8米,左邻广东馆,右伴海南馆,背靠重庆馆。
广西馆主题:八桂飘香
广西馆展示亮点:
壮乡元素绽放绿色宣言
电子水帘瞬间组字点题
机器壮妹盛情歌舞迎宾
桂林山水置景视频互动
铜鼓地面空间遥相呼应
壮乡风韵亲近绿色家园
钻石空间渲染蓝色梦想
绣球空间愉悦八方贵宾
相关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细内容
温州财团是“魔鬼”吗?
2004/7/5 10:12:15
【字体:  】【颜色: 绿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博士、专事温州经济研究的尹中立先生最近再次放言,要人们警惕温州财团,他说:温州财团是此前温州炒房团的升级。其矛头直指中瑞和中驰两大温州财团。而一个月前,尹中立先生还是在北京这家媒体上,在全国首次提出了温州炒房团的概念,引来全国各传媒的注意,温州民间资本几乎成了过街老鼠

   
可后经证实,当时的许多说法大多不实。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司司长谢家瑾表示,从数据上来看,温州人炒楼对各地房地产市场不能说没有影响,但是并没有外界所说的那么大。从长期来看,决定房价的因素绝不是资金炒作。上海市统计局资料显示,2003年温州人的购买量不及上海房屋供应总量的10%。而在对温州购房团反应比较激烈的另外一个西部城市成都,2003年温州人在当地的购房比例仅占0.75%。在对温州购房团喊之声较高的几个城市,温州购房团都不是导致当地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其影响力和实际作用,更谈不上引发过度投资和房产泡沫。

  
现在,温州购房团的虚雾与不实之词刚刚散去,尹先生又抛出新论,而且势头更猛,他把两大温州财团定位于在中国并未获得承认和合法经营资格的所谓金融公司的性质上,提出这是对国家金融监管业的挑战,同时,抬出了中央宏观调控政策。

  
尹先生上次提出温州炒房团的概念,以严谨的学术眼光看,可议之处颇多。这一次仍是如此。起码他给温州财团所下的定义,就缺少学术。同时,搬出国家政策,其强力打压的意图,更是不言自明。对温州财团,有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可如此急迫地否定,是否合适呢?

  
温州是中国历史上市场经济最早的萌芽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经济视野的儒学分支——永嘉学派的发祥地,改革开放25年来又是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近几年,温州人积聚了巨大的社会财富,民间资本的力量日益壮大,同时,温州财富也成为整个长三角地区经济活力的象征和代名词。来自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估计,民营化程度最高的浙江省目前大约有8000亿民间资本,整个长三角地区的民间资本高达25000-26000亿。实力雄厚的民间资本,必然要寻找活动的空间,也必然对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带来一些新的课题,在这些资本涌入社会健康的发展事业各领域的同时,也必然会通过政策上的疏漏渗透到一些有待规范的经营领域,牟取过高利润。但是,民间资本无错,错在政策的更新尚未适应新的形式,错在市场经济成熟得太慢。

  
前一阶段恶炒温州购房团时,有人提出其中暗藏着仇富的种子,到底是不是呢?其实,大家没有必要追根究底,倒是对民间资本如此厌恶,以及由此反映出的相关政策的滞后和人们的情绪,才是我们最需要思考的。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博士、专事温州经济研究的尹中立先生最近再次放言,要人们警惕温州财团,他说:温州财团是此前温州炒房团的升级。其矛头直指中瑞和中驰两大温州财团。而一个月前,尹中立先生还是在北京这家媒体上,在全国首次提出了温州炒房团的概念,引来全国各传媒的注意,温州民间资本几乎成了过街老鼠

  
可后经证实,当时的许多说法大多不实。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司司长谢家瑾表示,从数据上来看,温州人炒楼对各地房地产市场不能说没有影响,但是并没有外界所说的那么大。        

从长期来看,决定房价的因素绝不是资金炒作。上海市统计局资料显示,2003年温州人的购买量不及上海房屋供应总量的10%。而在对温州购房团反应比较激烈的另外一个西部城市成都,2003年温州人在当地的购房比例仅占0.75%。在对温州购房团喊之声较高的几个城市,温州购房团都不是导致当地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其影响力和实际作用,更谈不上引发过度投资和房产泡沫。

   
现在,温州购房团的虚雾与不实之词刚刚散去,尹先生又抛出新论,而且势头更猛,他把两大温州财团定位于在中国并未获得承认和合法经营资格的所谓金融公司的性质上,提出这是对国家金融监管业的挑战,同时,抬出了中央宏观调控政策。

   
尹先生上次提出温州炒房团的概念,以严谨的学术眼光看,可议之处颇多。这一次仍是如此。起码他给温州财团所下的定义,就缺少学术。同时,搬出国家政策,其强力打压的意图,更是不言自明。对温州财团,有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可如此急迫地否定,是否合适呢?

   
温州是中国历史上市场经济最早的萌芽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经济视野的儒学分支——永嘉学派的发祥地,改革开放25年来又是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近几年,温州人积聚了巨大的社会财富,民间资本的力量日益壮大,同时,温州财富也成为整个长三角地区经济活力的象征和代名词。来自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估计,民营化程度最高的浙江省目前大约有8000亿民间资本,整个长三角地区的民间资本高达25000-26000亿。实力雄厚的民间资本,必然要寻找活动的空间,也必然对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带来一些新的课题,在这些资本涌入社会健康的发展事业各领域的同时,也必然会通过政策上的疏漏渗透到一些有待规范的经营领域,牟取过高利润。但是,民间资本无错,错在政策的更新尚未适应新的形式,错在市场经济成熟得太慢。

   
前一阶段恶炒温州购房团时,有人提出其中暗藏着仇富的种子,到底是不是呢?其实,大家没有必要追根究底,倒是对民间资本如此厌恶,以及由此反映出的相关政策的滞后和人们的情绪,才是我们最需要思考的。

 

投稿】【打印】【关闭】  
 
本网站由广西建设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