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小康示范镇系列报道之一
早在汉朝年间,黎塘附近就已经开始有人聚居,绥定县的县城就座落在黎塘北郊三公里处的安城村,汉属广郁县,三国属临浦县。到明代,墟场迁移至黎塘,而人们到黎塘设店经商已经是清道光十三年(1883年)前后了。悠悠千载,小镇黎塘默默无闻,只有行军的人才知道这是兵家必争之地。然而在今天,黎塘这个名字却格外响亮,不但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强劲的经济发展态势亦让人刮目相看。青砖石瓦被幢幢高楼取代,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足,黎塘这座充满生机的城镇成为八桂大地的又一亮点。
路网交汇赢机遇
提起黎塘,不少人会联想起列车时刻表,黎塘火车站内密集的铁路线给过往的旅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黎塘火车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第二大铁路编组站,湘桂铁路、黎湛铁路在此交汇。每天,通过黎塘的客运列车达46趟,客流量达一万人次,更多的人从火车站开始认识这个小镇。在接待各方来客的同时,黎塘火车站还承担着桂中南、桂西北各地区的各种物资在黎塘集散的重任。而在公路方面,桂海高速公路、南宁至桂林高速公路和南宁至梧州二级公路也交汇于黎塘,每天过往的汽车超过万辆次,平均每分钟有一至二辆客车开往辖区内外。
俗话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从1951年湘桂铁路和1954年黎湛铁路先后通车开始,一个由铁路和公路组成的巨大路网围绕着黎塘全面铺开,为黎塘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铁路与公路成为黎塘镇全面奔小康的“两翼”。现在,黎塘成为南宁、百色、河池、云南、四川、贵州通往玉林、梧州、广东、福建、海南的必经之地,数以万计的物资在这里流动,小镇黎塘正处在华南经济圈与西南经济圈的交汇点,同时还是大西南与东南亚通道的枢纽地域。
便利的交通刺激了经济的增长,仅仅作为一个“中转站”已经不能再满足今日的黎塘。黎塘镇以交通便利作为筹码之一,积极改善投资环境,以达到招商引资增强“内部造血功能”的目的。政府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来资金,例如“对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属高税率、高科技的企业,政府免费提供企业用地;对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属高税率、高科技的企业,政府按优惠价格提供企业用地”、“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公用事业、商业、物资业、对外贸易业、旅游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可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1年”等等(见2003年《南宁市宾阳县黎塘项目投资优惠政策》)。招商力度的加强收效显著,据统计,2003年有7家外商来到黎塘投资办厂,投资总额高达3000万元。同时,民营经济飞速发展,主要从事小五金、瓷器、农副产品加工、电器电瓶、塑料制品、药材加工、服装针织、包箱保险柜、真空砖等,2003年全镇有个体私营企业120家,个体工商户8000多户,个体私营经济年总收入3.5亿元。
千年古镇换新颜
走进黎塘,昔日古镇让人眼睛一亮,笔直的街道、新建的楼群、忙碌的人们……笼罩着繁荣而祥和的气氛,一座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的小城镇呈现在眼前。全镇219平方公里,其中城区有16平方公里。“环境优美、民主文明、吸引外资、发展自己”是黎塘镇的建设蓝图,政府特别邀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设计了黎塘镇总体规划修编方案,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黎塘的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近几年来,黎塘共投入5000多万元进行城镇路网建设,硬化了城区内80多条大小街道,20多条主要街道全部亮化、绿化,对旧城区的改造逐步实施,整个城镇的面貌焕然一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容市貌综合整治第四届“南珠杯”竞赛中黎塘镇荣获先进城市奖。城镇供水、供电潜力巨大,建有三级抽水站的“中七”饮水工程和两个水厂,丰富的水资源可以提供四个黎塘的用水,而黎塘现用电只占能供电的30%。充足的水电保证了黎塘经济发展的后劲,也为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走在黎塘的大街小巷,不时有人拿出手机,在这个镇上移动电话不再是稀罕物品,每6个人中便有1人配套移动电话。这得归功于黎塘所建起的电信网络,这个网络技术先进、功能齐全,使黎塘具备了办理国内外长途电话、本地网电话、用户电报、传真通信、数据通信等各项业务的能力。村村通电话不再是梦想,每百人便有3部电话。
为了创造“美、洁、整、绿”的市容环境,黎塘人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投资120万元的环卫站大楼拥有环卫工人100人、7辆垃圾清运车、洒水车1部、垃圾筛选机1台。每天,城镇的“美容师”勤奋劳作,环卫目标管理责任制得到全面推行,城区街道每天“一扫二保”,管理员对清扫区进行保洁,还上门收垃圾做垃圾清运工作。城管部门对占道经营的摊点进行全面清理,并派出特勤队上街执勤,为车辆指定停放地段。黎塘的街道更加明亮宽敞起来。
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据统计,2002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87元,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在物质水平提升的基础上,黎塘镇并没有忽视精神文明的建设。镇上可收看电视节目31套,有线电视用户达9000多户,还备有多功能电影院、室内体育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重视教育是黎塘未来的希望,全镇拥有教师1000多人,中小学校园面积400公顷,教学楼房40万平方米,中小学入学巩固率高达98%以上。从这里走出了一批批的学子,继续为了建设黎塘而努力。
商机无限新黎塘
处于桂中要道的黎塘镇不但拥有有利的地理位置条件,同时拥有丰富的资源,这座城镇蕴涵着无限的商机。
黎塘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工业重镇,有“建材之都”的美称,在全镇国内生产总值中其工业产值所占比重达77%。虽然黎塘已经拥有“红水河”牌525#R型普通硅酸水泥等较有名气的工业产品,但是其丰富的资源还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在黎塘两面的群山蕴藏着锑、银、铅土、粘土、石灰石等10种矿产资源,现在比较成规模的开采仅限于石灰石,而锑、银、铅等金属矿还等待着人们的发掘,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工业相比,农业也不甘落后,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进程加快。全镇有耕地面积10万亩,每造水稻3.8万亩,优质谷占90%以上。立足于黎塘地处亚热带的地理条件,全镇种植糖蔗3万亩、莲藕1.2万亩、蔬菜2万亩,成为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的三大经济支柱。如今,黎塘有1500多亩土地和40000多平方米的厂房闲置,招商潜能很大。
近10年来,黎塘对市场的建设先后投资累计达到8000万元。目前,全镇拥有大小市场20个,市场面积约26万平方米,商贾活跃,为黎塘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例如主要从事商品零售和成衣批发的“龙腾市场”,年成交额达到1000多万元,年利税60多万元。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20多家金融机构进驻黎塘城区,为各方面的资金流动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方便了普通居民的日常资金周转。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第三产业的兴旺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全镇共有各种旅馆40多家、宾馆5家,可提供3000多个床位。服务质量也有了大幅提高,九龙宾馆、永凯大酒店成为涉外二星级宾馆。提高服务业水平是发展旅游经济的前提,近年来,黎塘对自身旅游资源的发掘更加重视。龙岩公园是黎塘标志性的旅游地,共有20多个景点,国内外不少游客慕名前来观光。而黄茶村的情人谷开发项目已经得到了来自南宁方面的公司的加盟,计划投资1200万元,第一期投资达200万元。旅游开发项目的进行势必拉动全镇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今日的黎塘是一座前景光明的城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将得到更大的发展,黎塘人正欢快地在“小康”之路上大步前进。
随着西部大开发脚步的迈进,一座座新兴小城镇如雨后的春笋般将八桂大地装点得生机一片。为了配合我区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实施富民兴桂新跨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刊从2004年第3期开始特别推出“小康示范镇系列报道”以飨读者,为广西小城镇建设击鼓助威。
(雷 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