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建设部公布的数字显示,国内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高能耗建筑占95%以上。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在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下,这些数字显得多么不协调。
国内对可持续建筑的重视不可谓晚。建设部有关领导表示,国内在节能建筑方面已经做了20多年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项:第一,民用建筑节能的管理规定、法规体系初步建立;第二,初步形成了建筑节能的技术支撑体系;第三,建筑节能的试点示范工程已经完成;第四,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关于绿色建筑,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建设部也做了三项工作:第一,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的研究已经全面展开,而且获得了很大的成效;第二,在科技部和北京市的支持下,对奥运会的绿色建筑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充分的研究;第三,已经建立了“绿色创新奖”,对全国的绿色建筑进行了汇集、进行了评价,为下一步全面推广奠定了基础。早在2000年,中国建筑学会的学术年会上,可持续建筑就成为中心议题之一。
但反观国内近年来引人注目的新建筑,很多是以新、奇、特闻名,不少挑战世界极限,却很少听说哪个建筑从可持续发展、从对社会道德的思考、从对生态和能源的保护、从经济效能和适应性、从文脉的保护上成为关注焦点。
希望新建筑形成的这种表象是因为很多重视了可持续发展的项目没有自我标榜,是因为媒体们没有关注到这些优秀项目。但无论怎样,可持续发展的大势不可逆转。建筑作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全社会的重视,也应该做出应有的贡献。 |